【特首選舉】十年間由落場參賽變旁觀者 羅健熙嘆民主黨需時療傷摸索

羅健熙稱與李家超接觸不多,難以評論其為人,但提到李予人印象強硬,期望他盡力調和香港人與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
羅健熙稱與李家超接觸不多,難以評論其為人,但提到李予人印象強硬,期望他盡力調和香港人與中央政府之間的矛盾。

【Yahoo 新聞報道】特首選舉臨近,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中,民主派聲音近乎絕跡。曾經參與特首選舉的民主黨,十年間由落場的球隊成為旁觀者。黨主席羅健熙接受《Yahoo 新聞》專訪時表示,未曾約見唯一候選人李家超,坦言黨友未能投放太多心力關注選舉,不論羅個人抑或仍在療傷的民主黨,仍需時摸索前路。

文字記者:謝馨怡

攝影記者:HLKP

自從月初傳出李家超將報名參選,羅健熙已預期李穩操勝券,「有冇出政綱、早出定遲出,我就唔多關注」。民主黨內也未有太多時間討論選舉,但羅強調對雙普選的追求不變,「政府對 23 條立法有憲制責任,咁《基本法》同時承諾有第 45(普選特首)及 68 條(普選立法會),你咪要盡力落實。」

惟李家超今日(29日)出爐的政綱未有觸及普選,羅回應指當中很多內容是上屆政府已提出,一些新政策「得個名比較新」,例如解決跨代貧窮計劃、公屋提前上樓計劃,與現行政策分別不大,又批評政綱未有提及如何改善公眾諮詢流程。

「可能有民主派支持者覺得我癡線啦,竟然仲有期望」

羅在訪問中指,政府與民主派支持者之間充斥不信任,難以推動有效管治,故此新一屆政府首要任務之一是修補撕裂,期望李家超調和港人與中央之間的矛盾,「可能有民主派支持者覺得我癡線啦,竟然仲有期望,但責任上我應該對特首呢個崗位有咁嘅期望,佢做唔做到我就唔知。」羅健熙4月初曾表示,相信市民會歡迎林鄭月娥不尋求連任,但當記者問如何評價李家超,羅則顯得小心翼翼,稱與李接觸不多,難以評論,只提到李形象強硬。

李家超參選後馬不停蹄約見大小團體,獨欠民主派。羅相信民主黨仍代表部分溫和民主派的聲音,「可能都佔(全港)百分之十幾?政府唔可以無視呢把聲音」。唯民主黨未有主動約見李,羅解釋,多名黨友先後入獄,加上區議會辭職及DQ潮,黨內仍需時療傷,他們在今次選委會又不佔任何席位,自然花較少心力在選舉上。

回望過去,民主黨在特首選舉的身位,曾經站得比現在前得多。

羅健熙稱要調節自身之餘,民主黨亦正摸索前路,方向之一是明年的區議會選舉,但仍需視乎新一屆政府如何處理。
羅健熙稱要調節自身之餘,民主黨亦正摸索前路,方向之一是明年的區議會選舉,但仍需視乎新一屆政府如何處理。
羅健熙認為新一屆政府首要任務之一是修補撕裂,因現時政府與民主派支持者之間充斥強烈不信任,難以推動有效管治。
羅健熙認為新一屆政府首要任務之一是修補撕裂,因現時政府與民主派支持者之間充斥強烈不信任,難以推動有效管治。

憶為何俊仁助選 「落區接觸市民,整體係幾得意、幾好玩」

十年前的特首選舉恍如隔世,當年27歲的羅健熙為民主黨時任主席何俊仁助選,主要負責文宣工作、草擬政綱,亦要籌備落區工作。羅憶述,當年民主派初選僅3萬多人投票,輿論焦點落在唐梁之爭。明知何俊仁只是陪跑,他仍樂見何帶出民主派聲音,「唔單止純粹搵選委拉票,又會落區接觸市民,整體係幾得意、幾好玩。」

2012 年特首選舉,27 歲的羅健熙是何俊仁競選團隊成員,曾擔任記者會司儀。 (受訪者提供)
2012 年特首選舉,27 歲的羅健熙是何俊仁競選團隊成員,曾擔任記者會司儀。 (受訪者提供)
羅健熙 2017 年在社交網站逐一點評參選人的信件格式,事隔五年,他仍對此事記憶猶新。(受訪者提供)
羅健熙 2017 年在社交網站逐一點評參選人的信件格式,事隔五年,他仍對此事記憶猶新。(受訪者提供)

「林鄭一開始都表現出想尋求民主派支持」

五年後的選舉,民主黨轉為球場內的觀眾。當時已是民主黨副主席的羅健熙,憶述三名候選人與該黨會面時表現友善,「即使係林鄭,一開始都表現出想尋求民主派支持者嘅支持。」羅當年第二度成為社福界選委,公開點評參選人寄給選委的信件,希望以輕鬆有趣的角度向公眾剖析選戰。他對此記憶猶新,笑指曾俊華的信件未有統一字型、「胡官(胡國興)嗰份寫到好似判辭」。

「好多人都係食花生,睇吓李家超探光榮結業舖頭」

今年選舉,何俊仁已入獄多時,羅健熙也失去選委身分,自然收不到李家超來信。一人模式下,羅有感大眾失去了觀察候選人辯論的平台,難以引發港人思考和討論社會議題。他形容今次選舉猶如疫情下的球場般冷清,「好多人都係食花生,睇吓李家超探光榮結業舖頭。」他又指傳媒只能報道一名候選人的動向,內容難免變得單向。

羅未有主動約見李家超,但他稱向對方反映意見只是時間問題,「到時佢係參選人定係候任特首,分別都不大。」
羅未有主動約見李家超,但他稱向對方反映意見只是時間問題,「到時佢係參選人定係候任特首,分別都不大。」
一人選舉模式下,羅健熙認為大眾失去了觀察候選人辯論的平台,難以引發港人思考和討論社會議題。
一人選舉模式下,羅健熙認為大眾失去了觀察候選人辯論的平台,難以引發港人思考和討論社會議題。

羅健熙慨嘆,民主派在社會的聲音正在減弱,「立法會有九十個人,(傳媒)點解仲要搵個唔係立法會嘅人回應吖」。在紅線模糊的時代,羅承認受訪時多了顧忌,發言愈趨「阿媽係女人」。他稱需時調節自身之餘,民主黨亦正摸索前路,方向之一是探討明年的區議會選舉,但仍需視乎新一屆政府的態度。若屆時制度、環境許可,「諗唔到點解唔參選,真係好想跳出困境,成為一種制衡、批判聲音,令政策更貼近市民。」

羅健熙稱黨內未有太多時間討論選舉,但強調對雙普選的追求不變。
羅健熙稱黨內未有太多時間討論選舉,但強調對雙普選的追求不變。

【特首選舉 2022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