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便利店便當每周售500個 餐盒歸還換積分 設水機鼓勵自攜樽 老闆:方便也可環保|Yahoo
【Yahoo 新聞報道】近年減廢減塑政策引起市民反彈,令人反思環保、經濟和便利可否並存?開業五年的本土雜貨店「瓹窿瓹罅」堅持教育顧客實踐環保,食完「叮飯」還要洗乾淨餐具歸還才能取回按金,由網店做到有兩間門市,活躍會員過萬人。老闆阿光說環保最需要是資源配套:「如果令人知道原來件事咁方便,性價比都OK,香港人係願意去配合。」
兼售不環保產品「無人100%環保」
繼在南昌開設24小時便利店GURU24後,售賣逾2000款產品的「瓹窿瓹罅」去年底在北角錦屏街開第二間門市。老闆阿光表示,此店多數客人為35至50歲,普遍有環保意識,樂意跟從店內環保指示。他強調定位是做街坊生意的便利店,而非雜貨店或超市:「香港人好鍾意方便,便利店係佢哋成日消費嘅地方,用呢個模式令佢哋明白原來方便唔等於即棄或者唔環保。」他與太太五年前創立網店時,就決意以環保為核心:「我點樣可以將環保放入去而且生意係可持續呢?」
方法之一是同時售賣環保與不環保的產品,顧客可選擇要交還餐具的便當和冷泡茶,亦可買杯麵、汽水和獨立包裝零食,讓接受不同程度環保的市民有得揀,慢慢建立習慣,貫徹創立時的口號──香港人要有choice。阿光認為沒有人可以自稱是100%環保:「你要一間店全部裸買,現代社會真係好難。你出去搭程車、買件衫都可能唔係環保嘅事,但我覺得係大家有無盡力去做,唔好以事小而不為。」店內有安裝鋅盤和清潔用品,顧客可以即時清洗回收包裝如飲料罐,也設有過濾水機,歡迎大家自攜水樽裝飲用水。
重視客戶服務「覆得快過你男朋友」
如果購買他們自家製的冷凍環保便當,要另付25元作為日本製便當盒的按金,清洗乾淨而且完整歸還便當盒後,可領回等值現金積分,或即時購物扣除按金金額,借用餐具則要15元按金。阿光說至今運作順暢,每周賣出約500個便當和同系列食品,亦有不少客人索性留著餐具自用:「開頭覺得都幾搏,但客人接受程度都高,佢哋真係爭一個機會去認識環保。」阿光的秘訣是溝通:「我哋WhatsApp覆得好快,覆得快過你男朋友,變咗客人都唔怕問我哋任何嘢。」他又指客戶服務與公司利益關係密切:「你唔可以話我好有理念同埋產品好特別就大殺四方,係無可能。好嘅客戶服務先會令人願意支持你嘅理念。」
他續指公司優勢是由一開始就以環保行先,顧客清楚品牌理念,員工亦有心理準備:「同事知道每日開舖就係要做分類回收,包裝貨品都唔會次次有得用全新包裝物料,要諗辦法利用回收物資做到件事,成個企業文化都唔同。」加上公司持續關注流浪動物,包括捐糧予狗場、協助義賣等,阿光相信客人都看在眼內,證明他們保持初心:「有啲公司會花錢做廣告或者搵代言人,我哋情願將預算放落會員每月回饋、優惠活動,或者幫助動物機構。」
免費上門回收成本高「畀司機一個尊重佢哋嘅報酬」
他們另外撥出預算推行免費上門回收服務,任何於網店消費的顧客,可以將已經清潔和整理的可回收或重用物料交給送貨司機處理。除了常見的一號和二號塑膠、隱形眼鏡包裝、紙張、金屬,還收冰種、防撞包裝物料、生果網袋等等,部份在店內重用,部份載往回收場,運送成本由瓹窿瓹罅支付。「每次上門都可以回收,導致司機無額外車廂空間或時間去收其他貨,所以我哋都希望畀司機一個尊重佢哋嘅報酬。」阿光表示他們的物流成本比其他公司高40%至50%,但維持購滿$450即享免費送貨:「我哋本身都唔係想賺到盡,平衡到開支到收入嘅情況下,暫時都堅持到。可能一日出多十包八包貨就會好少少啦。」
源頭減廢「係生活習慣嘅問題」
作為小店要兼顧收入和社會責任,阿光期望網店和北角新店今年生意能更加穩定,鼓勵更多人逐漸習慣在便利中實踐源頭減廢。即使經過去年禁用即棄膠餐具的爭議,他仍然認為香港人願意環保:「淨係話唔畀用膠,大家都唔明白點解淨係唔用膠,最尾引嚟咁多無謂爭論。最根本係想大家唔好用即棄物品,成件事要由源頭做起先會令人後面無咁反感。」他指的源頭是建立新的生活習慣:「如果大家都唔介意自備餐具,或者有地方可以租用餐具,我覺得成件事已經解決,唔會咁多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