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訴專員斥政府對短缺疫苗監管不足 倡增新疫苗透明度

申訴專員趙慧賢公布有關政府監管私營醫療機構提供疫苗機制的調查。資料圖片
申訴專員趙慧賢公布有關政府監管私營醫療機構提供疫苗機制的調查。資料圖片

星島日報報道】申訴專員公署於2019年接獲多宗投訴,指有醫務中心涉嫌提供冒牌九價子宮頸癌疫苗,遂對主動調查政府監管私營醫療機構提供疫苗的機制。申訴專員趙慧賢宣布已完成有關調查,並向當局提出4項建議。

公署的調查發現,過往政府當局對私營醫療機構所提供、一般出現水貨或假貨風險不高的疫苗,已有頗全面的監管,但對於供不應求的疫苗,當局過往的監管機制則不足夠,當中包括衞生署市場監測機制的風險評估因素未有包括藥劑製品的供求情況,該署並無權力單純以偵查冒牌疫苗為由,例行巡查私營醫療機構,以及部門未有針對接種疫苗的主要群組及早做好教育宣傳等。

公署指出,衞生署及海關在有關的疫苗事件被傳媒廣泛報道後,有迅速採取行動,調查有關私營醫療機構及作出拘捕,又引入多項加強監管措施,包括針對曾進口未經註冊九價子宮頸癌疫苗,並作再出口用途的持牌批發商,進行特別巡查,衞生署亦把所有涉及未經註冊九價子宮頸癌疫苗的已簽發進出口許可證,交予海關作付運後核查,以及主動調查可疑的私營醫療機構等。此後,有關九價子宮頸癌疫苗的投訴數字則迅速回落。

不過,上述疫苗事件後,食物及衞生局和衞生署並無主動向市民詳細交代政府監管私營醫療機構提供疫苗的機制,以及因應事件而引入的加強監管措施,以助釋除市民疑慮,並教導他們如何保障自身健康和權益,例如如何查證疫苗是否已註冊,以及如何驗證九價子宮頸癌疫苗的真偽等。同時,市民如能掌握相關資訊並提高警覺,亦可令當局的監管和執法工作事半功倍。

公署在調查報告向當局提出四項建議,包括(一)密切觀察加強監管措施的成效及按需要作出調整;(二)將藥劑製品於市場的供求情況納入為衞生署的市場監測機制的風險評估因素;(三)檢討就重大藥劑製品事件發布有關資訊的機制;以及(四)提高有關新引進疫苗的資訊的透明度。

有關調查報告已上載至申訴專員公署網頁www.ombudsman.hk供公眾參閱。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