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商變招 動用土儲鬥中資 搶補地價起樓 首七月破百億元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近年主要倚靠賣地和加快推出港鐵上蓋項目來追趕土地供應,但隨着市場環境變化,當局已調整推地策略。本報發現,撇除港鐵項目,今年首七個月涉及住宅單位供應的土地補地價個案,明顯大幅增加,估計最少帶來五千個單位,涉及的補地價金額超過一百億元。港府消息估計,中資財團頻頻來港「搶地」,促使發展商變招,願意動用本身的土地儲備建屋發展住宅。政府早前已因應變化,同意港鐵五個項目推遲招標,以確保本港長時間土地供應達標。 因應樓市供應增加,原先計畫今年推出八個項目招標的港鐵,早前改為表示暫時只推出三個項目招標,涉及潛在供應單位由逾八千一百個,銳減至約三千個,令不少市場人士感到意外。 港鐵推遲項目穩供應 港府消息人士向本報表示,這與本港今年上半年涉及住宅的土地補地價個案大幅上升有關,令今個財政年度已有很大機會達到供應一萬八千個私人住宅單位的目標,因此同意港鐵延遲推出原本可供招標的一些項目,希望可以確保本港未來會有一段較長時間亦能有持續穩定的土地供應,達到全年私人住宅單位的供應目標。 據港府內部分析,導致土地補地價個案顯著增加最少有兩大原因。消息人士指,大部分在今年上半年招標出售的土地,均由中資集團高價投得,這令有意繼續建屋的本港發展商,需要動用本身的土地儲備,而碰巧在這段時間,政府和發展商就補地價金額分歧似乎略有收窄,讓部分討論多時的補地價個案得以完成,釋出可用作建屋的用地。 連同港鐵達242億元 政府早在七月換屆前已預告,本年度首兩季私人房屋土地供應可供興建約一萬六千一百個單位,已接近年度目標九成,其中有多達一萬一千個是來自私人重建或其他發展項目。港府早前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首七個月連同港鐵補地價金額已達二百四十二億,按年同期增二點七倍,預計今年總補地價收入可望突破十年新高。 本報再根據近期地政總署陸續公布的補地價數據統計,即使不計算向來屬於供應「大戶」的港鐵項目,今年與住宅供應有關的補地價個案已有十二宗,涉及金額亦高達一百三十二億元,提供逾五千個單位。其中,新地早前以逾六十五億元完成屯門第五十四區項目補地價,為近六年最大型私人補地價項目,單計一宗涉及金額已多於去年首七個月的累積金額,市場亦估計該處可建多達三千五百個單位。 發展商供逾五千單位 地產建設商會秘書長龍漢標表示,發展商十分願意與政府商討補地價,只是相關程序一直較為漫長和複雜,政府所定出的補價水平亦往往較市場判斷為高,因而過去很多時出現談不攏的情況,「從近日成功個案數字上升所見,相信雙方也是願意行前一步。」 他指出,由於持有土地的發展商本身已是業權人,商討補地價金額只是更改土地用途程序之一,談判對象只有政府,情況相對較為簡單,反觀賣地是一個經過公開競投的程序,往往要考慮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數目,以及對手計畫提出的價錢,「所以賣地額外要考慮的是市況,這與有多少人跟你競爭有關。」 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認為,近年有較多中資集團來港投地,間接「逼使」本港發展商動用本身的土地儲備建屋,估計當中涉及私人重建項目或農地改劃,「由於港鐵所剩餘的鐵路上蓋項目不多,新鐵路項目尚未到位,略為校慢推出住宅項目的速度亦是合理。」但他表示,本港住宅供應目前仍然緊絀,尤以公營房屋距離供應目標仍有一段距離,政府不應因此放慢造地步伐。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