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出高價 港資奉陪搶地

【經濟日報專訊】豪宅地白石由本地財團以略高於市場上限投得,反映中資搶地下,本地財團跟高價搶地;另一出路則是積極補地價。此既為樓價加油添柴,惟亦利港府確保達到供地目標。 地政總署昨公布,馬鞍山白石豪宅地由本地財團以13.83億元奪得,每呎樓面地價達1.16萬元,創同區呎價新高,亦略高於市場估計上限。值得留意的是,隨着本港樓價不斷上升及內地企業來港搶地,近年市場對地皮估值已不斷上調,本地財團仍以略高於市場估價落標,可見其積極進取。 事實上,此乃不得已。底因是中資搶地已進第二波,第一波是內房龍頭或有國企背景的大財團,出價之高已屢屢擊退本地發展商;第二波則連一直在港較低調的內地發展商,亦開始加入搶地。 參與競逐遊戲 樓市水漲船高 今次白石地便收到多達30份標書,追平官地歷年紀錄,其中有多家中資包括首次競投的內房企業。本港財團若不勇進出價,根本沒勝出機會,在考慮到要持續有發展項目及售樓收入,部分財團便惟有投身高價搶地的遊戲。 本地發展商另一出路,是補地價發展手上土儲。本地財團對內企超高價搶地如何盈利,不無疑問。不少本港大型地產發展商持有大量新界農地及市區可重建項目,與其冒高風險搶地,不如積極補地價,如上周屯門的一個補地價項目,便是近6年來最大宗。 內企高價搶地引發的連鎖效應最少有二。其一,是令樓市的熾熱氣氛火上加油,最明顯是高價投地的同區市場,二手每每出現封盤反價,若鄰近有新盤推售,開盤價亦水漲船高。反映二手市場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雖連續3周微跌,顯示市場在高升下略作回氣,惟只要中資繼續搶地、本港財團陸續高追競逐,樓價短期內勢易升難跌。 其二,是政府要土地供應達標變得游刃有餘。過去主要靠港府推地時,政府要達標便往往需費九牛二虎之力,找地甚至要見縫插針。 港資紛補地價 供地更易達標 在發展商積極補地價下,情況便大為不同,今個財政年度首兩季,政府推地項目只建3,140伙,但補地價涉逾1.1萬伙,加上其他項目,令整體供應達16,100伙,已是全年目標89%,餘下兩季要達標可說不費吹灰之力。 因此,若中資續搶地,中短期很可能谷高樓價,但同時政府要供應達標,甚或因應情況所需而超標,便不難達到。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