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強專欄】《貪新念舊》- 關於校章的那件事

▲ ELLE.com.hk
▲ ELLE.com.hk

「我覺得好似一隻鴨仔。」
這是小時候我對二哥的中學校章印象。

我家有六兄弟姊妹,大哥很早已出社會工作,因為家裏還有三個在學的小弟,兩個姐姐也在初中時輟學。唸中學的二哥不時在外邊兼職,更有段時間在學校寄宿,他很少待在家,然而每次回來,他都會給我一堆雜七雜八的禮物;裏面除了玩具之外,還有印上鴨仔校章的玻璃杯、文件夾、筆記簿和像和尚袋的書包等,雖然我不是唸這間學校,但是東西用得多、看得多了,也對鴨仔產生感情。

▲ ELLE.com.hk
▲ ELLE.com.hk

「唔好亂講,那個是聖公會的徽號。」二哥說。

我讀的是佛教小學,那個複雜的鴨仔和我的「卍」字校章有很大的對比,我曾經對這個「卍」字有點抗拒,因為它和納粹黨的徽號相似;在沒有維基的古代,我去問外號老妖的班主任,「佛教和納粹黨有甚麼關係?」她解釋兩個符號的方向不一樣,還有納粹黨的徽號是斜斜的,以45度角展示。本來想反駁她一面旗兩面看不是一樣嗎?和一般人根本分不出是不是45度角,但是我害怕她又把我罰跪,這才硬生生把它吞回肚裏。反而老妖解釋鴨仔校章的典故卻十分清楚,它是從香港聖公會的徽號中演變過來,雖然造型有點不一樣,但是裏面的元素基本上是相同。

▲ ELLE.com.hk
▲ ELLE.com.hk

生命總是充滿意料之外,我也想不到很多年後有機會背上鴨仔書包上學。由於對鴨仔有感情,上山第一天便注意到校園裡充斥著各種不同形狀、顏色和年份的校章。百年老校有幾代設計並不出奇,但是歷代祖先共存就十分有趣,當你仔細觀察,更會發現同年代的設計都有很大的分別。例如聖經有中文直排和英文橫排兩個版本;主教冠也有十字架和沒有十字架之分,很多很多,像密碼一樣。

問美術老師荷蘭豆,他説以前的標誌設計都是人手繪畫和以黑房技術複製,由於精準度不足,日子久了就會出現偏差,「加埋學生、老師或一啲茂里用自己嘅方式演繹同修改,所以咪有咁多款囉。」荷蘭豆説。

▲ ELLE.com.hk
▲ ELLE.com.hk

1969年時,時任校長 Mr. Lowcock 提出新校章設計,以取代戰後所用的版本,亦即是我小時候看到的鴨仔版。新校章設計簡約,紅、黃、藍三色配搭,富現代感而不失莊嚴,以當時的水平來說已經符合一般應用。由於資源所限和學校對執行設計沒有很嚴格的規定,所以自七十年代起便有兩款校章共存,像校褸用的大校章是新版,但是書簿封面和信封信紙等印刷品則繼續使用舊版。

加多利山是一所特殊學校,因為所有舊生都覺得和她的關係是一輩子的事,事實上,只要學校有需要,我們都會義不容辭。

▲ ELLE.com.hk
▲ ELLE.com.hk

2012年時,和校長 Ronnie 談到學校的 Visual Communication (視覺傳達) ,大家都覺得有需要調整比較雜亂的 School Identity,以配合現代化和數碼化的需要;再者,學校自千禧年起作出多項改革,包括學科、學制、環境和建築等,也是時候需要一個鮮明的形象來告訴大家我們對學校和社會的承諾。

正式來說,這是學校145年歷史的第四個校章版本,所以用了很長時間在資料蒐集和造型設計上,大約用了五個月完成初稿,差不多一年後才決定最終版本。設計方案分成三個部份,第一、整合和調整校章的外觀和裡面的七個圖案設計。第二、色彩設定。第三、線上到線下的設計應用,包括印刷和數碼展示等。

▲ ELLE.com.hk
▲ ELLE.com.hk

時光荏苒,原來新設計已經用了十年。設計師的一生,一定有幾份滿意的作品,但是滿載個人感情的肯定沒有多少,這個小小的校章,應該是我最難忘的其中一份。

還記得處理校章中的聖經時,想起當年上完人生第一堂 Religious Studies,我問老師 Mr. David Lee,「究竟基督教和天主教有乜分別?」問完我也覺得自己很蠢。他很有耐性在小息時解釋給我聽,我也大概有個明白。
「你係插班生,我也是新來的老師,你玩運動定音樂?」
「無,我淨係識畫畫。」
「咁特別?Nice to meet you!」
Mr. Lee 是一個來自喇沙,我很喜歡的老師。

推薦閱讀:

【盧永強專欄】《貪新念舊》-「我的中學生涯」

【風大師解夢專欄】夢見偶像炎明熹,竟然關健康事?



Follow us on:

  • Facebook: elleOnlineHK

  • Instagram: @ellehongkong

  • YouTube: ELLE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