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老師工作室 - 為30年後的長者考慮

新居屋應該以更友善的設計來規劃,以方便住戶日後年長的生活。

【晴報專訊】今天做個前瞻,但不是2015香港前瞻,而是想探討一下未來公營房屋的設計,以應對香港日漸人口老化的問題。上周新居屋派發申請表,不少準買家都嫌洗手間對正門口的設計欠理想,我們反而要留意,居屋以至公屋的單位是否「長者起居友善」。 無論居屋公屋,今時的公營房屋都應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去設計,社會人口老化是大趨勢,業主換樓也將極不容易,因此,今時三、四十歲的居屋業主或公屋租客,極有可能在同一單位住上三、四十年,屆時他們已是六、七十歲的長者,如何回應長者生活需要的設計及設施,應是建築設計師需要考慮的問題。我們姑且拋磚引玉,提出以下幾處需要為長者多花心思的地方。 公共空間方面,一、無障礙通道。在公共地方,要為日後行動不便的長者預留較多空間的通道,方便輪椅通過;二、走廊通道。走廊加建防滑措施,單位外牆也須加設扶手;三、各層等候電梯的空間或樓梯口的位置,都要有可容納三部或以上輪椅的空間,等候電梯空間大,各位容易理解,另一方面,萬一遇上緊急事故,如火警,升降機停用,則各層樓梯口就要預留空間予輪椅,讓幾名坐輪椅的長者同時進入,在梯間等候救援。四、樓宇電梯有分工:一幢樓宇,幾部電梯,實不必各層都要停,大可有三分一電梯專責接載低層住客便可(這是考慮到30年後,居民逾60歲,行樓梯會不便),以提高搭乘電梯的效率。 單位設計方面,五、浴缸可用淺缸,甚至沒有浴缸,務求讓長者容易跨進。六、座廁要如殘廁缸般,預留厚廁板位,方便長者。洗手間須設扶手,並可進出輪椅。七、廚房灶頭應設在適當高度,以便讓坐輪椅者也可炒菜做飯。八、單位內各門口都要可容輪椅通過,大門則可改用摺門或兩扇對開門。 提出以上八項較細微甚至略嫌瑣碎的考慮,是我們要設計者切實去想想長者用家的需要。為爭取空間,公營房屋切勿再有窗台等浪費空間的設計,而「三尖八角」的單位內籠或狹長走廊,都不符「長者生活友善」的要求。既然建築設計上需要爭取空間才可符合長者需要,如牴觸現行建築條例,政府大可修例,以公營房屋發揮帶頭作用。 今時有些四、五十年的公屋因要滿足長者住客的需要,近年要另外加建電梯幢,或在原本沒有電梯可達的樓層,加建電梯出口等等。其實,當年屋邨入伙之初,應已預視到今日的問題,如能在設計上預留空間或位置,相信加建工程便不會導致住客生活不便。日後這類特別的示範單位,不妨讓傷殘人士給予意見,繼而進行優化,以符合長者住客實際需要。 今時設計及建築的公營房屋應要有照顧老、中、青三代人的眼界,當目光能超越時空,看到公營房屋如何切實照顧到今天住客日後的需要,工作才是「做得好」,而不只是「做好了」。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撰文︰石老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