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疫下長對電腦手機 受訪者80%有乾眼症

不少市民長時間低頭看手機。
不少市民長時間低頭看手機。

新冠肺炎肆虐了近兩年,疫情期間各國政府均收緊防疫措施,例如限制社交距離及禁止社交活動,學生需上網課,市民亦要在家工作等。有研究顯示,大部分受訪者於疫情期間使用筆記型電腦或手機屏幕增加一倍,因而有更多人患乾眼症,其病情亦對其工作效率帶來負面影響。為了解乾眼症及掌握其發病原因,香港大學眼科學系於本年9月展開本地首個社區性全面乾眼症研究。

最近刊登在國際期刊《The Ocular Surface》的研究是於去年6月30日至7月21日進行,負責的美國團隊在網上匿名調查了18歲以上的市民,另根據受訪者提供用藥等資料將其分為輕度、中度及嚴重乾眼症。最終388個合資格的調查結果,顯示逾80%受訪者已受不同程度的乾眼症困擾3年以上,當中過半數人曾被診斷出乾燥症候群。

研究顯示受訪者於疫情間,螢幕及閱讀時間均比疫情前高,例如於疫情期間每天使用電子設備多於5小時的受訪者人數,比未有疫情前增多了一倍。

眼痛頭痛 損工作效率

研究亦發現,眼乾較大機會同時引起眼痛、頭痛、難以專注工作,還大大降低閱讀能力及工作效率。根據受訪者的自我評估,他們稱需花更多時間閱讀整份文件。有本地眼科醫生表示,疫情期間受乾眼症困擾的市民顯著增多,若不及時治療嚴重的乾眼症,可能會出現發炎、角膜表面磨損、角膜潰瘍,甚至視力受損。

揀相應藥水 對症下藥

另外,香港眼科醫學院及香港眼科學會於本年度合辦香港眼科學術論壇年會,以「乾眼症和眼表疾病」為主題,發表有關乾眼症及眼表疾病的最新研究,並邀請多國學者發表研究。當中,日本頂尖學者Prof. Norihiko Yokoi是主要講者,其「淚膜導向乾眼治療」研究已被亞洲乾眼學會採納為治療指引,提倡治療乾眼症應依據「淚膜不穩」的根源選取相應的藥水,提升治療效果。

為進一步了解乾眼症及更為掌握其發病原因,本地首個社區性全面乾眼症研究在今年9月展開,由香港大學眼科學系負責,目的是要找出乾眼症和「眼瞼板腺功能障礙」未被滿足的社區需求和新趨勢。

研究發現疫情期間更多人患上乾眼症。(受訪者提供)
研究發現疫情期間更多人患上乾眼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