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潮遍布維港東涌荃灣西 學者指規模大較罕見

【on.cc東網專訊】在過去一周,本港多個水域出現紅潮,今(2日)更波及維多利亞港、荃灣西、東涌等海域。有荃灣西居民指受紅潮影響範圍至少有1公里,海面傳來腥臭氣味。有海洋學者指,是次紅潮規模由屯門至維港海域,範圍極廣,指情況罕見,但由於紅潮出現因素較多,故現時仍未能推測成因。

市民在本港多處亦有發現類似現象,荃灣西居民黃先生表示,自昨日中午起,在柏傲灣對出海面出現啡黃色的紅潮,並連綿至海濱花園至海之戀一帶,形容受影響範圍至少有一公里。黃先生指,鄰近碼頭地區,傳來腥臭氣味,海面亦有出現泡沫,亦有魚類屍體。他表示自己在當區居住2年亦未有出現類似狀況,亦有在該區住了10年的朋友亦未曾見過。他指現時紅潮仍未減退,亦未見政府派員處理。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亦在今日宣布,荃灣區馬灣東灣泳灘發現疑似紅潮,而懸掛紅旗,呼籲市民請勿在該處游泳。除了荃灣西以外,今早在會展旁灣仔海濱花園海面亦有類似現象,近岸出現大片白色泡沫,有市民駐足留意;在東涌侯王廟亦出現一大片啡黃色紅潮。

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助理鍾子浩表示,是次紅潮規模由屯門至維港海域,又指是次涉及的品種亦是較少出現紅潮,認為是次是罕見事件。但他指紅潮產生基於水溫、水流等多種因素,故現時難以推測形成的原因。

政府在上月29日於屯門區6個泳灘發現紅潮,包括黃金泳灘、新咖啡灣泳灘、舊咖啡灣泳灘、加多利灣泳灘、蝴蝶灣泳灘及青山灣泳灘。

漁護署指,今日(2日)接獲環保署通報,在維港近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一帶發現紅潮,遂派員抽取海水樣本化驗。分析後發現該紅潮由不含毒素的寶石多溝藻(Polykrikos geminatum)組成,與上周五(7月30日)在屯門區多個泳灘發現的紅潮品種相同,相關紅潮至今仍然持續。

該署今日亦接獲於長沙灣魚類養殖區、荃灣及東涌一帶水域發現紅潮的報告,均由不含毒素的寶石多溝藻(Polykrikos geminatum)組成,會密切跟進養魚區內紅潮情況,並與漁民保持聯絡,在有需要時提供適當協助。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