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3.0】同時發展北都及人工島的趕急成本

【經濟3.0】同時發展北都及人工島的趕急成本

成本分析,真正能夠走出象牙塔的,我認為只有大教授張五常的《經濟解釋》:

英諺云:Haste makes waste(趕急造成浪費)。艾智仁的觀點是:趕急不會造成浪費,但會增加成本(Haste makes a higher cost)。這觀點很好,很好。有錢萬事通。工可以趕,可以趕得很快,但產品的平均成本會升,甚至急升。

趕急增加成本,原因之一是加速生產率(rate of output),生產要素不容易一起調整,邊際產量下降定律之下,邊際與平均成本都難免上升。

另外,趕工使生產者採用成本較高的方法,這包括聘請額外職工(或增加其他生產要素)的工資或價格會上升。

是的,一般經濟學教科書都搞錯了,總產量(volume of output)和生產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生產率不變,增加總產量平均成本必定下降。然而,總產量不變,加快生產率,平均成本卻難免上升。問題來了,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同時發展還是一先一後發展的成本比較低?

發展局強調,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島這兩大發展引擎,預計合共可提供約4000公頃用地,當中約3000公頃屬北部都會區內的新發展用地,1000公頃則來自交椅洲填海。換句話說,4000公頃用地其實是預計總產量,於是,一段時間內土地供應率不變,北都及人工島皆好好發展的平均成本必定下降。然而,土地供應總量不變,北都及人工島皆好好發展的前設下,兩者一起同時趕急發展,平均成本卻難免上升!

發展局還補充,北部都會區約1300公頃和交椅洲人工島約300公頃土地,已納入未來10年全港3280公頃可供發展土地預測,必須同時發展才能扭轉過去土地緊絀的情況,從而為香港發展擴容增量。為了香港的未來,不存在只擇其一。經濟學卻要問問發展局,為了香港的未來,即使不存在只擇其一,為什麼要堅持不計成本的一起同時發展呢?一先一後的較低成本發展,亦不存在只擇其一,卻避免了趕急增加成本這個問題。

發展局要留意,這不是經濟學天馬行空的純理論。還不到10年前,曾有立法會議員提出,由於工務工程太多太集中,已有國際工程機構指出香港的工程成本急升至世界第二高,而人工飆升是其中的一大主因。假如北都及人工島同時發展,工務工程太多太集中的情況便難免再次出現,到時人工飆升,難道政府有足夠政治能量輸入外地勞工?而即使解決得了勞工問題,其他生產要素的成本增加還是不易扭轉的。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