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動力環保(01330.HK)擬投資章丘環保產業園 涉資逾100億人民幣
綠色動力環保(01330.HK)公布,與章丘區人民政府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公司擬投資建設章丘低碳環保產業園項目,主要包括:固廢和環保處理中心;綠色能源保障區;及產業聚集功能區,總投資預計超過100億人民幣。(de/d)~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綠色動力環保(01330.HK)公布,與章丘區人民政府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公司擬投資建設章丘低碳環保產業園項目,主要包括:固廢和環保處理中心;綠色能源保障區;及產業聚集功能區,總投資預計超過100億人民幣。(de/d)~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流經巴爾幹半島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塞爾維亞的德里納河(Drina River),近日美聯社的空拍機捕捉到波士尼亞境內河段,污染程度驚人,成堆的垃圾幾乎塞滿部分河道,密密麻麻沒有縫隙。過去20多年來,成噸垃圾傾倒在管理不善的河邊垃圾掩埋場;據估計,每年約有1萬到1.5萬立方公尺的浮木、塑膠瓶、廢金屬、舊輪胎和電器湧入,若要清除可能耗時半年,令當地居民相當無奈,表示與河流垃圾清乾淨相比,「自己應該會先死」。 德里納河及其部分支流,以翡翠色與天然美景而聞名,但垃圾問題卻讓明珠蒙塵,隨意傾倒的垃圾布滿山谷與河面,環保人士疾呼政府加快作為,建立合適的廢棄物處理體系。過去3年,各國環境部門雖定期舉行會議,承諾共同解決相關問題,但環保人士與民眾批評,當局行動不透明且遲緩,從未與公眾分享會議結論。該河段所屬的塞族共和國(Republika Srpska)回應美聯社,表示問題不在波赫,而是塞爾維亞和黑山是垃圾來源地。
(法新社巴黎6日電) 科學家今天表示,無論人類如何努力減少導致全球暖化的碳污染,北冰洋冰蓋最快將在2030年代的夏季消失,比預期中提早了10年。閔昇基表示,2030年代(北冰洋)無冰的9月「要比聯合國科學諮詢機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最近的預測提早了10年」。
俄烏戰事方興未艾,位於烏克蘭南部赫爾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諾瓦卡夫卡(Nova Kakhovka)水壩,6月6日水庫遭炸毀潰堤,大量洪水淹進社區,讓當地民眾處境雪上加霜,成千上萬人被疏散。不只人們受影響,連動物也遭殃,有民眾拍下一隻海狸正行經赫爾松滿是水流的街道;此外也傳出河岸旁一間動物園被完全淹沒,超過300隻動物死亡。 衛星空拍畫面更顯示水壩潰堤前後,十分驚人。俄烏互控是對方的破壞行為,但都沒有提出直接證據;自開戰以來,水壩一直由俄方控制,烏軍事情報部門曾表示,水壩若被炸毀,造成的生態災難規模將影響整個黑海地區。《日內瓦公約》(The Geneva Conventions)則明確禁止戰爭中以水壩為目標,因為破壞此類目標將對平民造成影響。 當地民眾表示,4月以來水壩的水位一直上漲,有時一天上漲30公分;自5月開始,就有烏民眾指洪水不斷,大壩遭毀後,恐引發一場新的人道主義危機。諾瓦卡夫卡水壩橫跨第聶伯河,位於赫爾松以東約30公里處,建於1956年,水壩本身高30公尺、寬數百公尺,容納水量達1800萬立方公尺,除了供應克里米亞半島,冷卻歐洲最大的札波羅熱核電廠,也使用該處水源。
俄烏戰爭開打逾1年,影響擴及諸多層面,就連氣候危機也隨戰爭加重,聯合國氣候會議本周將在德國波昂(Bonn)登場,荷蘭科學家德克勒克(Lennard de Klerk)領導的團隊公布最新報告,數據顯示戰爭開始後1年,將引發1.2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相當於比利時1年的碳排量。排放因素包括車輛燃料、森林火災、歐洲使用能源的變化以及未來的建築與設施重建,專家也表示不可思議,戰爭帶來的碳排量超乎預期。 碳核算(carbon accounting)將成為2023年杜拜氣候峰會COP28的重點,各國將評估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目標的進度,德克勒克表示軍事排放在其中至關重要。攤開報告內容,俄烏戰爭預估的碳排量,近一半與建物、道路、工廠重建有關;而軍事活動如車輛燃料、製造與發射彈藥與建造混凝土防禦工事等,佔19%。此外,報告還計算了因戰爭引發的其他事件,包括北溪管道外洩、國際航班改道與難民移動等。 報告指出,雖然烏克蘭國內經濟活動因戰爭而下降,但與此相關活動的排放則轉移到了其他國家;此外,歐洲雖因俄羅斯天然氣流動減少,以及能源成本上升使用電減少,導致碳排下降,但卻又因石油、煤炭和液化天然氣使用增加而抵消。
日本放送協會報道,東京電力公司已開始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海隧道中注入約6000噸海水,用作稀釋即將排放的核污水。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表示,日方一意孤行,令人憤慨。 發言人說,福島核污水排海危害不可估量,日方至今並沒有提供足夠的科學和事實依據,解決國際社會對排海方案的正當性、淨化裝置的有效性、核污水數據的可靠性等方面關切。 發言人指出,將核污水排海並非唯一選項,日方沒認真研究其他處置方案,出於成本考慮決定向海洋一排了之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強調根據一般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規定,日方有義務採取一切措施避免環境污染、通知並與可能受影響的國家充分協商。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近日發表報告顯示,上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海魚,體內的放射性元素超標,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規定標準的180倍。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說,日本政府一再為福島核污水洗白,號稱水質無害、排放有理,將排海當作處置核污水的唯一選項,但事實卻一再打臉。日方為自己省錢及減低對自己的污染風險,將核污水排海,要全世界買單的做法極端自私和不負責任。 汪文斌強調,海洋是全世界的公共財產,不是日本的下水道。日方不接納其他核污水處置方法,單方面決定將核污水向海洋一排了之,只會讓日本蒙羞,讓周邊國家及太平洋島國的民眾受害,讓日本進一步失信於國際社會。
【動物專訊】天文台現時懸掛黃色暴雨警告,香港廣泛地區錄得每小時超過30毫米的大雨,很多社區動物無片瓦遮頭,要四處找地方避雨。有動物義工透露,今早9時許,港島區幾隻社區狗到港鐵黃竹坑南風道通風大樓的凹位避雨時,被外判工人驅趕,嚇至跑出馬路,她急忙到場將那些狗狗引回山上,避免他們被車撞到,她指那些狗現時仍然表現得很驚慌。 她形容那些狗十分溫馴,卻經常被人針對,她希望那些機構不要驅趕避雨的狗狗,「現在落大雨,他們只是去避雨,他們沒做任何錯事,也不是阻住你工作,請不要針對和威嚇他們。」 港鐵過去曾在處理動物問題上引起重大爭議, 2014年8月發生「未雪事件」,當時狗狗「未雪」走進上水港鐵站的路軌,並曾向人求救想跳上月台,結果港鐵職員沒救起狗狗便讓列車正常行駛,最終狗狗於粉嶺港鐵站路軌被直通車輾過慘死。 事後港鐵車總監金澤培公開道歉,並承諾會訂立處理動物的指引,及成立專責小組徹查事件。其後港鐵提出職員應對動物走進路軌的指引,包括為職員進行處理狗隻的培訓、受影響路段暫停列車行駛、向漁護署及愛協尋求協助等。 正當大家以為港鐵的冷漠無情,因未雪的血換來教訓和改變時,今日在暴雨天氣,港鐵外判職員卻對尋求
【on.cc東網專訊】天文台表示,位於海南島東南海域的季風低壓組織仍較為鬆散,並預計於今日(6日)日間較後時間登陸海南島,隨後進入北部灣。與其相關的大驟雨及狂風雷暴正影響廣東沿岸。在本港,離岸及高地間中吹強風。預計本港明日(7日)仍有大驟雨及雷暴。天文台將繼續監
日本共同社報道,東京電力公司發表報告,指上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一種海魚體內放射性元素超標,當中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達到每公斤18000貝克勒爾,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所規定標準180倍。 報道說,被捕獲海魚的位置,位於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至4號機組靠海一側的防波堤內,並有放射性物質濃度較高的核污水流入。東電表示,將設置多張護網,防止魚類游出港灣。 另外,日本放送協會報道,東電昨日開始向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隧道中注入海水。報道又說,目前排海項目的隧道工程已基本完工,其他剩餘工程計劃將於本月底全部完工。
天文台在今早(6日)10時20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暴雨警告信號現時為黃色,表示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會有每小時雨量超過30毫米的大雨,且雨勢可能持續。(ha/da)~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日本放送協會報道,東京電力公司已開始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海隧道中,注入約6000噸海水,用作稀釋即將排放的核污水。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在聲明中指,日方一意孤行,令人憤慨。聲明指,福島核污水排海危害不可估量,日方至今未有提供足夠的科學和事實依據,以解決國際社會對排海方案的正當性、淨化裝置的有效性、核污水數據的可靠性等方面的關切。聲明指,日方沒有認真研究處置核污水的其他方案,只出於成本考慮便決定向排海,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強調根據一般國際法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規定,日方有義務採取一切措施避免污染環境,同時須通知並與可能受影響的國家充分協商。 (ST)#福島核污水
國際原子能機構召開理事會。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中國理事張克儉抨擊日本排放福島核污染水計劃,其稱日方無視本國國民及世界各國的正當合理關切,仍未就各方關切作出科學、可信說明,也沒有同包括鄰國在內的利益攸關方進行充分協商,一意孤行加速推進計劃,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日本代表稱,經過淨化的「處理水」與核電站正常運行排水並無不同,其排海方案是科學合理、經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審查認證。中國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李松反駁稱,日方反覆稱排放的是經過淨化的「處理水」,是安全無害,既然無害,為什麼執意要向海洋排放,正如日本專家所指,有關做法最省錢,對日本自身的污染風險最小。李松說,日方從一己私利出發,單方面決定將核污染水向海洋一排了之,這將使福島核事故污染風險轉移到鄰國和周邊環境,進而導致全世界、全人類受到二次傷害。(WL)
香港天文台的早晨電視天氣節目每日上午約七時及八時更新,而黃昏節目逢星期一至五下午約六時更新,旨在提供一個親切溝通渠道,讓市民了解天氣變化。由於天氣瞬息萬變,欲知最新天氣資訊,請瀏覽香港天文台網頁:https://www.weather.gov.hk 或 https://www.hko.gov.hk。
(法新社奧斯陸6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氣候特使凱瑞表示,世界人口到了2050年時預估將達100億,屆時將不堪負荷。凱瑞(John Kerry)今天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我個人認為情況將不堪負荷。
位於烏克蘭南部俄控赫爾松地區的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被炸毀,引致決堤,大量洪水湧出,導致新卡霍夫卡市水位上升超過11米,副市長表示,市內公墓被淹沒,將導致市內的水被污染。阿廖什基市亦受洪水影響,幾乎被淹沒,當地亦因為烏軍的炮擊發生山火,加劇了局勢的複雜性。 俄烏雙方都互相指責是對方破壞大壩。西方亦指責是俄羅斯所為。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形容大壩被炸是戰爭罪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藤貝格形容事件令人髮指。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柯比表示,目前無法確定是誰炸毀大壩,但美方正評估有關爆炸是俄羅斯造成的報道,又指大壩被毀可能對烏克蘭的能源安全構成嚴重影響。 受大壩被毀影響,扎波羅熱核電站地區水位已下降2.5米,但當局指核電站的運行暫時未受到威脅。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政府今年將與兩電就《管制計劃協議》作中期檢討,目前正在準備,又指政府對今次中期檢討持開放態度,沒有為檢討範圍劃下界線,任何修改協議的建議,須經政府與兩電雙方同意後才能實行。 謝展寰在立法會大會上說,如果要就協議框架引入改變,最早都要到現行協議屆滿後,即2033年底才可實行,而近年國際間推動邁向碳中和,電力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或會影響未來電力市場的營運方式,因此現階段政府的重點,是推動加強區域合作,以穩定電價及確保能源供應穩定安全,政府會在協議制度下,適時與兩電探討研究未來電力市場的營運及規管方式。 對於開放電網的建議,謝展寰說,根據海外經驗,開放電網不一定減低電價及確保供電的穩定,又指電力市場涉及龐大投資及專業可靠營運要求,以及與鄰近地區的合作。長遠香港應否開放電網將涉及考慮複雜的因素,包括如何杜絕惡性競爭及確保電力公司會投入足夠資源及建設,維持電力供應穩定及可靠,而電費可維持合理水平及提供清潔能源,達到碳中和目標。
【本報訊】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日前向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隧道中注入海水,而有報道就發現核電站附近海域捕獲到的海水魚體內不但輻射超標,輻射元素「銫」的含量超過日本《食品衞生法》所規定標準的180倍。有議員昨批評日本做法,質疑日方有偷步排放,又呼籲港府禁止日本漁產品,甚至農產品來港,並將會要求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討論事件。
天文台於今日(6日)下午1時35分取消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位於海南島東南海域的季風低壓組織仍較為鬆散,並預計於今日日間較後時間登陸海南島,隨後進入北部灣。與其相關的大驟雨及狂風雷暴正影響廣東沿岸。在本港,離岸及高地間中吹強風。預計本港明日仍有大驟雨及雷暴。(da/u)~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
位於烏克蘭南部俄控赫爾松地區的卡霍夫卡水電站大壩被破壞,引致決堤,數以千計民眾要疏散,洪水在新卡霍夫卡市已經造成至少7人失蹤。 美聯社報道,位於赫爾松下游的一個島嶼,部分地區的水位幾乎上漲到巴士站的頂部或建築物的二樓,救援人員到場,救出被困的人。而在另一些同樣被洪水淹浸的社區,有民眾被迫在屋頂上過夜,亦有人坐在樹上等待救援。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聯合國和其他合作夥伴將盡快向受災地區提供支援,包括飲用水、藥物和其他關鍵援助。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說,中方支持聯合國及有關人道組織積極行動,為人員轉移和後續救助,全力提供協助。
山東省省長周乃翔及省政府代表團一行於5月30日到訪中電(00002.HK)總部,與中電控股首席執行官藍凌志及中電控股中國區總裁羅嘉進會晤,雙方就中電在山東省清潔能源項目發展及未來的投資機遇深入交流。 周乃翔期望,中電在山東省開發更多新能源和儲能項目,推進魯港合作,山東省人民政府將全力支持中電在山東省投資發展新能源。 中電控股首席執行官藍凌志表示,山東是經濟大省,未來中電將繼續拓展在山東省的投資及合作機會,積極參與山東省的清潔能源項目,在能源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堅定前行。(ha/da)~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www.aastoc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