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貴租樣樣難 調查:逾兩成青年寧躺平

75%受訪者指,增加房屋供應可改善青年「躺平」問題。
75%受訪者指,增加房屋供應可改善青年「躺平」問題。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曾指出,「躺平主義」容易令青年委靡不振,長遠會窒礙社會的進步。有組織早前訪問了100名基層青年,有23%人指會選擇「躺平」;有80%人指「躺平」是因為社會氛圍,亦有63%人指「躺平」是因為經濟發展;另有75%人指增加房屋供應可改善年輕人「躺平」的情況。組織期望下屆政府應建立未來青年的願景、目標及策略;針對住屋問題,應增設年輕人過渡性房屋及加快興建青年宿舍。

社區組織協會在今年2月至5月訪問了100名基層青年,他們的家庭收入,少於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的75%基本津貼之入息限額。調查結果發現,有23%受訪青年指自己會「躺平」,但有57%人指不會。至於選擇「躺平」的受訪者中,有30%人表示,「躺平」的最主要原因是滿足現狀及適應社會環境,有28%人認為是個人的選擇,亦有27%人指對未來沒有希望,亦有10%人指「躺平」能令自己幸福快樂。

冀增房屋供應

對於有何政策問題會令青年選擇「躺平」,有70%人是因為租金昂貴,租不起合適居所;亦有66%人指樓價高企,難以置業;亦有61%人指生活開支大但收入不多。至於如何改善,有75%人指要增加房屋供應,有66%人指要為清貧大專生提供生活費津貼。大專生David認為,「躺平」不是選擇而是迫於無奈,因房屋租金的昂貴令人無法負擔,回想他3年前與母親租住劏房,由母親申領的數千元綜援金在交租後,每月已所剩無幾,而他亦要身兼數份兼職以幫補家計。

David正就讀自資院校,透過申領學生資助及低息生活貸款,每年借貸約4萬元,換言之,畢業後他須償還約16萬元的「學債」。他期望政府可向輪候公屋的青年提供租金津貼,兼顧學業的同時能沒有後顧之憂。

正在內地大學修讀中醫藥學位的盧同學,坦言自己「由細窮到大」,升大專後綜援不把她涵蓋在內,她不想長大後繼續捱窮,因此她沒有「躺平」,為了夢想到內地讀中醫,暑假期間她亦會回港做暑期工賺錢,她試過一個星期做足7天的倉務工作,以求賺取足夠學費及生活費。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不少基層青年認為自己沒有資格「躺平」,他們不能安於現狀,因他們普遍都身處貧窮狀況,亦肩負着很大的家庭責任,但卻正處於未能突破的困境。她又指,政府一直有提出有關青年的措施,但對於他們的生活支援,未有顯著改善,青年們在教育、住屋及就業方面,仍面對很大的問題。

施麗珊指出,不少基層年輕人認為自己沒有資格「躺平」。
施麗珊指出,不少基層年輕人認為自己沒有資格「躺平」。
盧同學坦言「由細窮到大」,不想長大後繼續捱窮,因此她沒有「躺平」。
盧同學坦言「由細窮到大」,不想長大後繼續捱窮,因此她沒有「躺平」。
David認為,「躺平」不是選擇放棄,而是迫於無奈。<br>(陳德賢攝)
David認為,「躺平」不是選擇放棄,而是迫於無奈。
(陳德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