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信在美經營牌照被撤銷 華盛頓是否還有後招

【彭博】-- 美國監管機構決定撤銷中國電信(美洲)公司在美經營牌照,此舉表明,儘管拜登政府採取措施改善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溝通,但華盛頓對北京仍然存在廣泛的疑慮。

Most Read from Bloomberg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周二以4-0的投票結果決定取消了中國電信旗下子公司在美國運營的許可,中國電信(美洲)公司的母公司中國電信是中國三大通信提供商之一。FCC是一個獨立的政府機構,受國會監督。

儘管中國電信在美國的業務不多,但在華為等中國科技巨頭被逐出後,這次美國拿中國電信「開刀」可謂意義重大。

智囊機構新美國安全中心技術和國家安全項目主管Martijn Rasser認為,「這是一項重要行動,其向北京傳遞的信息是,不管現在誰是白宮的主人,美國仍然會關切在美中國科技公司帶來的風險」。

習拜線上峰會

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召開線上會議。在兩人9月9日通電話後,雙邊關係有回溫跡象。此後不久,中美達成一項協議,終止從加拿大引渡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北京最主要的訴求之一。

從那時起,全球兩大經濟體開始重建溝通管道,先前兩國在川普執政期間因貿易、台灣、科技以及新冠病毒溯源等方面的衝突而中斷對話。中國副總理劉鶴本週與美國財長耶倫舉行了約四個月來的第二次通話,中方形容此次交流「務實、坦誠、建設性。」

儘管如此,雙方仍有一些領域關係緊張。除了美國對中國官員和公司的制裁和其他懲罰性行動之外,拜登政府向台灣示好也激怒了北京。恆生科技指數週三一度下跌3.9%,為一個多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早在前總統川普執政期間,美國就曾揚言將禁止中國電信美洲公司、中國聯通美洲公司、太平洋網絡及其子公司信通電話在美國市場營運。

川普政府對華立場激進,動用出口管制、禁令和行政命令,來阻擋包括中國最大科技公司華為和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在內的公司。FCC也介入,對華為、中國移動和其他公司採取行動。

FCC週二表示,中國電信美洲公司「帶來了重大的國家安全和執法風險」。

「我們的記錄清楚地表明,該公司是以中國國有企業子公司的身份運營,因此中國政府有能力影響和控制其行為,」 FCC代理主席Jessica Rosenworcel表示。 「這可能導致我們的電信網絡出現實際問題,包括監控和網絡路徑設置錯誤」。

據中國電信10月22日披露的文件,該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固話公司之一,也是第二大無線運營商,擁有3.7億用戶。根據美國參議院去年的一份報告,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主導了中國整個電信市場。

「政府的下屬機構」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Derek Scissors表示,「 FCC早就應該行動起來了,中國的電信業巨頭更像是政府的下屬機構,而不是商業實體」。

中國電信早些時候告訴FCC,中國電信美洲公司是一家總部在美國的獨立的實體,不受中國政府控制。

中國電信發言人Ge Yu在電子郵件中說,FCC的決定令人失望,公司將竭儘所能需求一切可能選項,同時繼續為客戶提供服務。中國駐美大使館對外聯絡處未回覆記者發去的置評請求。

網站「中國科技威脅」的聯合創始人Roslyn Layton表示,FCC的行動說明更多針對中國科技公司的行動可能正在醞釀之中。

「這一舉動表明,FCC不懼怕對全球大型企業採取行動,」 Layton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

6月份,FCC還提議禁止華為、海康威視、大華技術等五家中國電子企業的產品。

近日,FCC專員Brendan Carr呼籲採取措施禁止無人機製造商深圳大疆創新科技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稱其為「插著翅膀的華為」。

FCC在新聞稿中表示,中國電信需要在FCC命令發布後的60天內停止在美國的運營。

該公司執行長柯瑞文在2020年8月的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美國業務對公司整體收入和資產的貢獻很小,當時他沒有對此加以詳述。中國電信美洲公司從美國基礎設施提供商和運營商那裡租賃線路,提供企業和無線服務。

GlobalData的分析師John Byrne表示,中國電信的互聯網骨幹網已經進入美國 。

「從根本上說,他們的工作是為尋求接觸供應鏈合作伙伴或客戶的跨國公司在各種市場提供一個非常可靠的中國國內網絡。反之,它們也為中國實體提供可靠的美國網絡連接」, Byrne說。

Byrne說,「在當前環境下,許多中國運營商和電信設備供應商都被‘打上了同樣烙印’,儘管沒有任何證明其不當行為的真實證據,但人們的普遍觀感就是他們會應中國政府的要求從事不法行動,比如參與企業間諜活動等等。坦白講,眼下無論是美國政客還是監管機構,似乎沒有一個會站在中國政府這邊。」

美國官員表示,他們在機密情報通報會中獲得了有關潛在威脅的信息。

原文標題U.S. Ban on China Telecom Signals Broad Concern Over Beijing (1)

(全文更新)

Most Read from Bloomberg Businessweek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