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運通傳在港裁數十人 本地消費力遜色 電子支付搶生意

美國運通傳在港裁數十人 本地消費力遜色 電子支付搶生意

本港疫後經濟復甦動力不足,加上市民轉向北上消費及「報復式」外遊,令本地銷售表現較預期遜色。消息透露,以高端客戶定位的美國運通(AE)考慮到本地業務前景不確定性,近期着手精簡編制,裁減香港約數十個職位,涉及營運、市務推廣和信貸風險監控等不同部門。

有學者認為,當局透過「夜經濟」振興消費未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成效,而訪港旅客轉趨「深度遊」模式,亦令刷卡簽賬金額不及以往「爽手」,估計本港零售增長持續受壓,加上電子支付選擇多競爭大,對於一些走高端客路線、收取商戶較高手續費的傳統發卡機構如美國運通要作出裁員安排,不會感到意外。

憂業務前景 預先精簡編制

對於有關本港裁員的消息,美國運通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美國運通不時檢視業務運作,以確保我們不但能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令業務更具效率及配合長遠的發展方向。」

消息稱,目前美國運通在港約有數百名員工,今次裁減數十人,當中包括負責信貸風險監控的最高級別職位,反映公司關注本港業務前景,故採取預防性部署,精簡編制。

美國運通並非金融管理局監督的認可機構,惟現有持牌放債人名單中,則包括一家名為「美國運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的機構,可從事放貸業務。

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認為,港人趨向外遊或北上消費,內地客則可能更多轉向海南島購物享受稅務優惠,加上本地流動支付及電子錢包選擇多、競爭大,對傳統發卡支付機構如專攻高端客戶的美國運通,形成「兩面夾擊」。

手續費偏貴 不利普及

李兆波說,跟其他對手相比,美國運通服務優質,安全度高,不過由於收取商戶的手續費及佣金偏高,影響商戶接受程度和消費者使用的普及性。他直言,面對增長前景不明朗,這類機構若作出裁員行動也不會感到詫異。

本港剛公布9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18億元,按年升13%,差過市場預期的13.8%。李兆波指出,雖說9月份有一兩天受颱風及暴雨影響,但日均計算貨值仍有實質下跌,估計到今年底,相關數字亦未必能重返以往一個月約400億元的水平。

高盛報告提到,若以按月數據經季節性調整作比較,9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珠寶首飾及鐘錶跌幅最大,意味內地旅客復甦受壓。

本港高呼缺人手要搶人才,然而一些與股市或銷售活動高度關連的領域,如投行及新股上市、銷售交易與零售消費等,往往因供求錯配而要調整人手,例如開業3年一直「燒錢」的虛擬銀行亦有裁員行動。

採訪、撰文︰劉美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