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規矩多 港女婚後慘過軍訓

【晴報專訊】所謂「相見好、同住難」,有90後女生婚後發現丈夫生活極規律,規定她每早7時起床、每周兩天要食齋和做運動等,被網民揶揄慘過「軍訓」。有婚姻輔導員指,應多理解伴侶堅持的原因,再尋求妥協辦法,逐步減少爭拗。 情侶的性格、成長背景各異,婚後生活易惹爭端。有25歲女網民發帖指,32歲、任職金融業的丈夫家規多多,他以健康為由,要求她作息定時,每周最少有兩天食齋和做運動,即使假日和旅行日子也不例外。 帖文中形容他們以往拍拖,常傾電話至凌晨一、兩點,故她不知男方原來習慣早睡,至同住後才發現這種生活習慣難適應。有網民認為刻意遷就太辛苦,寧願離婚;亦有人讚其丈夫夠健康。 自覺為對方好 忽略別人感受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家庭健康教育及輔導中心單位主任趙依莉稱,部分人執着原則,或以「為對方好」為由,要求伴侶守規定,但忽略對方感受,令對方感不被尊重及有壓力。 她指有準新人求助,男方要求女方「有衣食」,要她吃光碟內食物,「女方食量少,但為免被罵,吃到想嘔都要吃完」;即使女方要求「少飯」,甚至由男友「接力」吃完,亦遭男友斥責,經輔導後才改善。 趙依莉指家庭是講感情,非如法庭或軍營般講道理,不應強迫對方接受個人原則;另一方如感委屈,應趁早提出。她補充外國有研究顯示,同居對增進雙方了解沒實質幫助,反而應由細節了解。她舉例指,在對方家吃飯時可留意家中擺設是否混亂,從而了解對方生活習慣。 生活習慣不同 爭拗頻生 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輔導員施倩俐指,有新婚夫婦同住時才發現生活習慣大不同,其中一對夫婦,一方習慣整齊,亦要求另一半跟隨,但對方則較隨意,故爭拗頻生。她認為,應多理解伴侶堅持的原因,再尋求妥協辦法,如伴侶會否因自己或親友經歷重病,故希望過健康生活等。她提醒不要妄想婚後可改變對方習慣,反而應改變自己遷就對方。 婚姻輔導求助上升 為減少婚後衝突,施倩俐指婚前輔導很重要,因為從中可了解對方性格和價值觀,近年有關服務需求亦大增,2014/15年度的個案,比2013/14年度增加近三成。她指,輔導內容包括,由準新人共同做計劃財政、家務分配、戀愛經歷,及對婚姻的期望。曾有接受輔導的準新人,發現對方生活習慣和價值觀不宜一起生活,最後決定不結婚。 趙依莉亦指,最近兩年,每年求助的準新人達180人,較2013年時增加三分之一,反映準新人對婚姻輔導服務需求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