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療見醫生 病徵/標靶/化療/電療/戒口/存活率哪些問題必問?腫瘤科專科教路│診症教學

面對癌症,病人或家屬聽著醫生講解時往往六神無主,病徵、化療、電療、存活率等一系列問題如何理解及發問,相信是大部分病人及家屬求診時面對的挑戰。一旦錯過提問機會,或要等下次覆診或檢查,不但損失時間及金錢,甚至影響病情管理。下文將以肺癌為例,請來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講解病人病徵及治療方案時,需要掌握的「關鍵提問三步曲」。

謝耀昌指家屬可陪同病人向醫生提問治療方案,並鼓勵病人積極抗癌。
謝耀昌指家屬可陪同病人向醫生提問治療方案,並鼓勵病人積極抗癌。

當確診肺癌時……

醫管局數字顯示本港每年約有5,000宗肺癌新症,早期肺癌病徵不明顯,病人確診時往往已屆晚期。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表示,超過50%肺癌新症確診時屬第四期,病人往往晴天霹靂、意志消沉,較少人能短時間轉換心態,積極向醫生提問治療方案,多數由隨行的家屬發問及聆聽。

1﹒「我屬於哪一種肺癌?」

謝醫生指,病人要短時間內掌握管理病情的方法,首先要向醫生了解自己診斷為何、屬於何種肺癌。肺癌的種類會影響治療方案,肺癌可分為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前者佔多數;由於不少肺癌個案與基因突變有關,例如約50%非小細胞肺癌出現EGFR基因突變,病人可進行病理基因化驗,了解是否可採用針對性的標靶治療,因此肺癌種類是治療指標之一。

2﹒「我的期數有哪些治療方案?」

其次因應癌症期數、嚴重性,向醫生掌握癌症的最佳治療方案。第一、二期的肺癌多數建議以手術切除腫瘤,再加輔助治療。第三期或需視乎腫瘤體積去決定是否仍可用切除手術,或先以化療及電療等縮小腫瘤,再進行切除手術。

第四期複雜得多,由於癌細胞已擴散,要先檢查所擴散的器官,若轉移至腦部或中樞神經,屬危急情況,需立即處理,否則癌細胞有機會入侵並壓住神經線,病人恐有癱瘓之虞。處理危急情況後,便進行一般的系統性治療,例如化療、電療、標靶藥或免疫治療等。

本港每年約有5,000宗肺癌新症
本港每年約有5,000宗肺癌新症

3﹒「我的治療目標是什麼?」

掌握治療選項後,下一步便要了解自己的治療目標。一般來說,第一至三期的治療以根治為目標,第四期已較難根治,多數以穩定病情為主,盡量延長存活期,有可能要一直治療,直至治療無效,再改變其他治療方案。謝醫生說,「能否根治」對病人來說等於 是否「判死刑」,或有機會影響病人的治療意志。

部分第四期的病人會衡量得失,例如考慮是否要一世去承受治療副作用,甚至衡量經濟負擔,即使醫生告知甲方案是首選治療,但可能因為經濟困難而選擇乙方案。有病人亦會因為無法根治而放棄治療,寧願將金錢留給家人。公立醫院不少新抗癌藥屬自費項目,病人可向醫生查詢撒瑪利亞基金或關愛基金有否涵蓋相關藥物,繼而評估自己是否符合入息審查申請資助。

我還需了解什麼?

謝醫生表示,不少病人會提問坊間食療的效用,「是否要戒口?」亦是常見問題,他指西醫角度沒有「戒口」一說,一般不建議進行抗癌治療時胡亂服用中藥,例如靈芝、冬蟲草等有機會與癌症藥相沖,影響療效。不少電視劇中的末期病人總會向醫生提問「我還有多久壽命?」,他指實際上很少病人會這樣問,「想求生的病人寧願不知道,想抱有希望」。醫生不是神仙,治療效用亦因人而異,無法準確告知具體存活期,積極抗癌才是目標。

掌握治療選項後,下一步便要了解自己的治療目標。
掌握治療選項後,下一步便要了解自己的治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