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威太太病逝︱醫生提醒有「多囊肝」家族史需注意 遺傳有如「倒模」︱Yahoo

Asian man suffering from muscle waist pain injury, People with back pain symptoms against gray background
若父母其中一方患有「多囊腎」,便會有一半機會將疾病遺傳於子女。

【Yahoo健康】艾威太太陳美玲(Lisa)昨日(18日)病逝,終年 61 歲。她患有家族遺傳的「多囊腎」及「多囊肝」,早前急須求肝續命,惜最終因細菌感染等原因而未能接受移植手術,等不及善心人的肝便已離世。

有腎科醫生指出,若父母其中一方患有「多囊腎」,便會有一半機會將疾病遺傳於子女,患者兩個腎會長出大量水囊,水囊會逐漸變大,影響腎功能,嚴重的會腎衰竭,需要長期「洗腎」。而部分病人的水囊更會蔓延到其他器官,假如出現「多囊肝」,嚴重的便需換肝才可續命。

醫生也明言,「多囊腎」的遺傳情況十分獨特,有如「倒模」一樣,例如父母的「多囊腎」蔓延到「多囊肝」,子女會患上「多囊肝」的風險亦會較高;而父母於何時開始受「多囊腎」影響而需洗腎,子女也會於相近的年齡開始惡化至腎衰竭,提醒有家族病史的市民須特別留意。

艾威太太Lisa(陳美玲)因患有家族性遺傳多囊肝和多囊腎,三個月前開始病況惡化
艾威太太Lisa(陳美玲)因患有家族性遺傳多囊肝和多囊腎,三個月前開始病況惡化

水囊會隨時間慢慢變大

腎科專科醫生羅學敬表示,多囊性腎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假如父母其中一方患有多囊腎,便會有 50% 機會遺傳於子女,患者兩個腎都會長出水囊,水囊會隨時間而慢慢變大,例如只有 12、13 厘米大的腎臟內,可能長有長達 7 至 8 厘米的水囊,影響到腎功能,嚴重的患者會腎衰竭,根據文獻,60 歲病人有一半需要「洗腎」。

患有多囊腎的病人,可能年輕時體內已會長出水囊,但體積細小,未有影響身體,故無病徵,難以察覺。羅學敬稱,若有家族病史,即使無病徵,最好也在 30 至 35 歲時照超聲波,以了解自己體內有無水囊。假如並無水囊,或者只有 2 個水囊,等同於無遺傳到此病,「無就係甩咗㗎啦」,也毋須擔心會影響到自己的下一代。

但假若不幸受到遺傳,腎臟內有水囊,便需密切觀察自己的血壓,因為多囊腎會引致高血壓,令腎衰竭的速度加快,若可控制好血壓,患者的存活率會較高。至於有家族史及病徵的市民,包括腹痛、血尿、尿道炎、高血壓等,便需及早求醫。

「多囊腎」病人的腎臟示意圖
「多囊腎」病人的腎臟示意圖

建議接受基因測序識別

有家族病史者,如在 30 歲前照超聲波,未必能發現到細小的水囊,但假如有計劃結婚生子,如何可以確保不會遺傳到下一代?羅學敬補充,這類市民可以接受基因測序,以識別是否「隱形患者」。另外,多囊腎於早期並無治療之法及藥物,特效藥只適用於後期,不過由於此病主要影響到腎臟,如有定期洗腎及控制好血壓,其死亡率相對其他腎病為低。

羅學敬又指出多囊腎病遺傳的一個獨特情況,「呢個 genes(基因)好特別,genetics(遺傳學)跟到足,「例如阿爸阿媽有呢個病,佢幾多歲要洗腎呢,個子女如果無特別藥去 modify disease process(減緩疾病進程),佢都係差唔多呢個年紀有腎衰竭。」

而假如父母的多囊腎蔓延至多囊肝,子女亦會同時有多囊腎和多囊肝;若父母的多囊腎引致其腦血管變薄,最終「爆血管」,其子女因為此病而中風的風險亦會較高。疾病的嚴重程度也有如「倒模」般被遺傳到下一代,「(此病)遺傳係成份遺傳返嚟,唔會遺傳一半」。

不足一半患者會出現「多囊肝」

患有多囊腎的病人,其他器官也有機會長出水囊,包括肝、脾和胰臟,若出現多囊肝,肝部會脹大,可能會「頂肚」,嚴重的患者會影響到胃部,食慾不振,影響營養吸收。不過,羅學敬稱,不足一半「多囊腎」患者也會出現「多囊肝」,而有「多囊肝」而無「多囊腎」則更屬罕見。

另外,由於肝部面積較大,一般而言,肝部的水囊不會嚴重影響到肝功能,但亦有低於 1% 的多囊肝患者有機會出現肝硬化,肝功能喪失,最後必須換肝保命。但假如有幸換到新的肝臟,此病不會復發,新的肝臟不會再長出水囊。

腎科專科醫生羅學敬
腎科專科醫生羅學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