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蔭聰:國泰風波,「反歧視」成為最方便的政治鬥爭工具

(葉蔭聰,現任(台灣)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獨立媒體(香港)(InMediaHK)創辦人之一。曾任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

一段國泰空中服務員在機艙中的錄音,一句「If you cannot say blanket in English, you cannot have it」,以至是blanket與carpet之分,引發內地乘客在社交平台發帖投訴歧視,接著航空公司道歉,特首發言,內地輿論口誅筆伐,三位服務員被即時解僱。老實說,這次有不少內地網民也覺得後續發展過分了,但也有網民、和民粹意見領袖KOL(如上帝之鷹)扯到香港人「國族認同偏差、心理扭曲」兼崇洋,航空公司大股東的老牌英資背景⋯⋯我在微信、推特上的一些有自由派傾向的內地朋友或平時有訂閱的內地大V也和應。相反,我的臉書上比較多香港朋友,不少香港人在政治高壓下有點低調地反駁,認為是官方推波推瀾,指一條毛毯便可上綱上線。

我記得,最初那位錄音的網民其實也只是要求公開道歉,卻沒有說要馬上解僱那幾位員工,算是有點理性。而且,最初就連內地報導,也指是涉嫌歧視「非英語乘客」。後來,我看到有內地評論人反駁說,不是歧視「非英語乘客」,是歧視「中文乘客」,接著,在輿論發酵中變成港人空姐歧視大陸乘客(後來有匿名人士說,三位空中服務員中起碼有一人不是來自香港),再然後,就是香港人崇洋、認同扭曲、英資撐腰等等。

本來可以在服務業正常的規範裡處理及改善,卻迅速變成大戰。

很明顯,短短幾天事件擴大化,指控的對象也出現滑移,由「空中服務員」變成了「香港人」與「英資公司」,苦主也由「有不愉快經歷的乘客」,變成了「被歧視的中國人」。

我可能比較年紀大,成長於「反歧視」還沒有成為日常用語及思維習慣的七、八十年代,所以我對這類指控通常不會自動對號入座,反而小心當中的細節,這倒跟我的身份認同沒有甚麼關係。因為同樣道理,多年前的「D&G分店禁港人拍照風波」,我也不會馬上加入指控誰歧視香港人,我反而比較想知道事件的性質,歧視的指控是如何成立的。



-----------

閱讀餘下全文,需要您的小額支持,讓優質內容可以自食其力。

暢讀全站所有好內容?每月只需一餐飯的錢,好新聞,並不貴。

支持我們,請成為付費會員。馬上 點擊 ,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30530-opinion-hongkong-cathay-pacific-discrimination/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