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做區議員:處理地區事務時,藝術教會我什麼?

【編者按】因疫情放緩的香港社會運動於近日政治情勢中再度湧起,9月立法會選舉在望,而人們或猶記去年11月運動高潮中的香港區議會選舉,香港18區有17區由民主派取得區議會控制權,多名政治素人當選,也包含藝術工作者。與「政治」相比,藝術總更強調創意與想像力,政治與藝術,衝突、掣肘還是互補?新時代、新世代的「藝術青年」與人們印象中的「藝術家」可有不同?藝術家區議員們奮身制度之內,屈指半載,藝術可為他們的地區工作擦出火花?

荔景邨區議員王天仁上任五個多月來,做過一些令街坊驚奇的事。比如說,有一次一個伯伯投訴廁所水箱沖廁力度不夠,王天仁二話不說走上伯伯家,手執「士巴拿」(扳手)扭動水箱零件,成功令沖廁水回復「沖勁」。對比以前該區區議員周奕希老是穿西裝黑鞋,一本正經,伯伯驚訝地道:「區議員也會親手做這些事?」「如果我按正常程序處理,就要通知房屋署,他們聯絡外判維修商上去檢查,然後再回覆房署⋯⋯為什麼我不試試即場處理?」王天仁解釋說。「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社工。」但他既不是社工,也不是水電工,而是一個以木材創作的藝術家。

王天仁2000年於中大藝術系畢業,其後20年間一直創作——他喜歡將回收卡板變成童趣動物木雕,亦活躍於本地及海外展覽。他指自己從來不是走「高深」路線的藝術家,作品貼地易消化;2017年,王天仁更在深水埗開設「合舍」,對王天仁來說,所謂「藝術」,不是一面加諸己身的旗幟,「那種(藝術)特質,其實已融入一個人的判斷及處事手法中。」他說。比如說,既然討厭在制度內循程序守規矩,還不如直接解決問題核心,如即席修理馬桶。

荔景邨區議員王天仁。
荔景邨區議員王天仁。

但即使對制度存疑,一班藝術家還是走入制度了——跑馬地區區議員張嘉莉是策展人,亦是本地獨立藝術空間 C&G Aparment的創辦人;灣仔愛群區議員羅偉珊是銅鑼灣富德樓(不同藝術機構進駐的香港藝術村)藝術空間「艺鵠」的「文化工程師」;大埔廣福及寶湖區議員連桷璋則從事廣告設計,並以其風格大膽的文宣在網絡取得關注。上述都是新手「素人」議員,除了大坑區議員楊雪盈——她於2014年當選,並於去年成功連任,更成為灣仔區區議會主席。她是陶藝家,亦是藝術教育工作者。

當選後,這班議員既背負著支持反修例運動選民的厚重寄望,又得直視區議會這個「諮詢架構」職權有限的事實。我們找來這幾位區議員談談,從競選過程、處理糾紛、社區事務中,如何可以「藝術」,以及「藝術」之於政治的有用及無用。



-----------

閱讀餘下全文,需要您的小額支持,讓優質內容可以自食其力。

暢讀全站所有好內容?每月只需一餐飯的錢,好新聞,並不貴。

支持我們,請成為付費會員。馬上 點擊 ,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526-culture-artists-district-councillor-hk/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