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內部訊息開「空頭支票」 料無力遣散 員工有汗出無糧出

【on.cc東網專訊】壹傳媒董事會今日(21日)開會討論後達成共識,指由於公司欠缺資金營運,動新聞勢於周五(25日)晚11時59分停止更新,而周六(26日)將成《蘋果日報》最後見報日,之後便會停止運作,更有傳最快周三(23日)停運。網上流傳一段《蘋果》的內部訊息,指由於公司資產被凍結,已就出糧一事,要求保安局解凍,可見《蘋果日報》已油盡燈枯,乾塘後連員工的薪金及遣散費能否支付都存疑,東網正向壹傳媒及勞工處查詢。

東網記者今早起在壹傳媒大樓視察《蘋果》員工情況,自有關內部訊息傳出後,發現陸續有《蘋果》員工捧着紙皮箱、執拾細軟離開公司。有關情況持續至晚上8時許,仍多名員工離開時手捧紙皮箱,神情落寞,甚至有員工需將紙皮箱放在手拉車上。

《蘋果》內部訊息在網上瘋傳,內容指,「鑑於環境險峻,《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已同意《蘋果》員工同事如決定立刻辭職,可『不用通知』及『立即生效』」,並向其員工開出「空頭支票」,指「若《蘋果日報》於本周五決定關門,員工可獲多1個月的代通知金,但無人能確保:而正常辭職的員工,則可獲得本月工資。」該段訊息又引述,「管理層『希望大家做到最後』,惟『風險難測』,要求員工自行決定去留;若有人願留下來,則希望盡力完成工作。」

大律師陸偉雄表示,若《蘋果日報》決定停刊,並遣散員工,需向所有員工支付工資、代通知金以及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惟《蘋果日報》的資產被凍結,加上當局已要求7間銀行不可處理被凍結的3間公司銀行帳戶內的財產,故「好大機會不能找清款項」,除非有人於《蘋果日報》停刊後申請清盤,員工可向勞工處登記申領破產欠薪保障基金。被問及壹傳媒集團協助蘋果以現金出糧是否可行,他表示「可以但有風險」,因突然有來歷不明的大額資金出現,會令執法部門懷疑是否「黑錢」,資金的來源亦會被放大檢視。

勞工界議員潘兆平表示,所有僱主於現時僱傭條例下有責任向員工支付薪金,正常情況公司結業,有資產但未有出糧予員工,員工可透過勞資審裁處追討欠薪;若公司已被清盤宣布破產,員工則可向勞工處登記申領破欠基金。他又舉例指,以往有公司倒閉,但有欠款未收回,故無力支付遣散員工的開支,亦可先由破欠基金墊支費用,待收回欠款後再償還予基金。他補充,僱員有權就追討欠薪申請清盤,強調僱員權益應受現行法例保障。

勞工處表示,蘋果日報員工如在工資期屆滿後或僱傭合約終止後的七天內仍未獲支付工資,可向勞工處勞資關係科分區辦事處尋求協助。勞工處會為員工提供適切協助。如遇到僱主破產或公司清盤未能償還欠薪或其他僱傭款項時,勞工處會協助員工向破產欠薪保障基金提出特惠款項的申請,並按員工需要協助他們向法律援助署申請法律援助。

根據現行條例,破欠基金墊支的特惠款項設有上限,欠薪上限36,000港元、代通知金上限22,500港元、遣散費上限為首50,000港元,另加餘額的50%、未放年假及未放法定假日薪酬上限10,500港元。翻查資料,去年工資項目平均申索額為41,482港元、代通知金為23,499港元、遣散費為67,188港元、假期薪酬則是10,998港元,全部高於項目申索上限,意味著基金不足以填補被拖欠的人工。

據壹傳媒上月發出的公告指,3月底時銀行及現金結餘約為5.21億元,又稱自今年4月起至少18個月有足夠的營運資金。不過,上述情況在保安局發出凍結資產通知後已經大不同,現時的情況是已有7家本地銀行接到保安局局長通知,不可處理《蘋果日報》有限公司、《蘋果日報》印刷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資產,因此目前無法評估壹傳媒能否再動用上述逾5億港元的資金。

根據壹傳媒有限公司2019至2020年報,於2020年3月31日,壹傳媒共有2,323名僱員,其中1,275名為香港僱員、1,047名為台灣僱員及1名為美國僱員,員工成本總額為9.2億港元。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