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辭職 稱無力應付政治事件(有片)

袁國勇多次強調再沒有能力帶領香港大學。陳嘉樂攝

香港大學校委會以「等埋首席副校長」為由延誤委任副校長,觸發港大學生會周二衝擊校委會會場,事件餘波未了,當晚陪同報稱受傷的委員、港大醫學院肝膽外科主任盧寵茂送院的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辭任委員職務,但強調不是因為學生衝擊而辭職,也沒有受到任何壓力,而是自己「再沒有能力」帶領香港大學繼續向前行。 袁國勇今早突然召開記者會宣布辭任港大校委會委員,多次強調自己再沒有能力帶領香港大學或香港向一個「正確」方向前行。他指出,在香港的逾百年歷史中,最大的特點是東西文化、價值匯聚,能夠把東西文化衝突、不同意見、不同文化「一爐共冶」,並把所有矛盾成為香港的力量,尋找到新出路,但是這種「微妙的平衡」在過去3年好似完全失去了。 他重申,自己無能力轉化這些矛盾,並把所有矛盾變成有用的新力量,倒不如專注研究微生物,並非「心灰意冷」,只是希望讓更有能力的人履行職責。他補充,自己身為香港大學的一分子、講座教授、校委會成員,維持香港大學的學術自由,絕對是基本責任,雖然系統並非盡善盡力,「自主」仍有改善空間,但是自己無能力,所以應該辭職。 袁國勇強調不是因為學生衝擊而辭職,也沒有人要求他辭職,有關決定也不受任何人左右,自己不會向「有權」的人「趨炎附勢」、「向下拜」,既然沒有能力再帶領大學向前行,所以要在「第二個位置」服務港大。 他又認為,香港過去數年政治「非常動盪」,一定會影響港大,而校委會當晚出現的衝突並非由學生開始,而是遴選副校長開始,因為許多外來政治勢力都試圖影響結果,最後觸發學生衝突校委會會議。他又對香港能否在「一國兩制」前題下能否落實「一國兩制」「不樂觀」。 不過,他指出,政治力量是來自四方八面,最重要的是領袖有沒有能力把所有不同的想法轉化,並為香港找出一個出路,繼續生存下去。他否認意指任何人,強調是一般領袖。 袁國勇是港大校務委員會4個全職教職員代表之一,任期原定今年12月8日任滿。港大校委會周二發生衝突當晚,陪同報稱受傷的另一名委員、港大醫學院肝膽外科主任盧寵茂送院。他翌日探望盧寵茂後曾表明不希望再發生類似的衝突事件,雙方應以互相尊重為基礎,而學生衝入校委會的行動未達文化大革命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