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兩次北京奧運改變命運的鋼廠,和它的百年復興夢

6月,在首鋼園負責商場招商的婁澤終於復工了。

具有103年歷史的中國領軍鋼鐵企業——首都鋼鐵集團(下稱「首鋼」),曾為了保證2008北京夏季奧運會的空氣質量而遷出京城;14年後,其老園區又成為冬奧會比賽場地。

因冬奧會的舉辦,婁澤停工3個月。他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了谷愛淩和蘇翊鳴的奪金賽況,同時不忘藉此宣傳商鋪招租。冬奧會結束後的3月下旬婁澤才復工,不久後又因疫情膠著,於5月13日起停工,直到6月初。

像婁澤這樣在首鋼工作的普通人,曾一次次被捲進時代的洪流、被改變命運。而對這家鋼鐵巨頭影響更深的,是政治管理。它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是國家意志的產物。它走過的每一步,都是國家發展歷程的刻度。

一、北洋政府的「大躍進 」

從北京地鐵一號線最西端倒數第二站出來,順著石景山路向西徒步2.5公里,便到達首鋼園北區的南門。進入園區,站在群明湖大街,向西觀望,是古香古色的群明湖和永定河。北京冬奧會的網紅景點——滑雪大跳台矗立在群明湖南邊不遠處,其設計創意取自中國敦煌藝術的飛天形象,旁邊挨著曾經煉鐵的冷卻塔。

古色湖山和工業遺跡拼接在一起,好似時空倒流,從現實踏入百年前。

1919年4月19日,43歲的北洋政府交通次長、中國駐日全權公使陸宗輿 ,被總統徐世昌任命為龍煙鐵礦公司督辦。一戰前,中國僅有一家成規模的鋼鐵廠——由清末盛宣懷督辦的漢冶萍公司。

陸宗輿多方勘察後,決定在北京西郊的石景山,為龍煙鐵礦公司建一個煉鐵廠。這便是今日首鋼園的前身。

北洋政府建鋼鐵廠的想法,可追溯至1913年-1914年,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任北洋政府農商總長,制定了「棉鐵主義」。他認為,在棉花和鋼鐵方面進行投資和鼓勵,能使中國在這些產業上獲得比較優勢,並具備國際競爭力。

兩個事件觸發了北洋政府加快建國營鋼鐵廠的步伐:原材料緊缺、價格高漲,以及日本試圖與中國簽訂《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

1914年7月一戰的爆發,刺激了全球對軍火武器原料——鋼鐵的需求。鐵礦價格暴漲,甚至連年虧損的漢冶萍公司也盈了利。中國的鐵路建設亦急需大量鋼鐵。此時籌建鋼鐵廠,具備「天時」。

一戰爆發後,日本對德宣戰,出兵佔領德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山東半島。大隈重信內閣對袁世凱政府提出簽訂有損中國主權利益的「二十一條」,其中一項是「擬改漢冶萍公司為中日合營企業」。中國的決策者猛醒,想要擺脫日本的控制,建立一個國立鋼鐵廠。

自1913年起,北洋政府農商部礦政司下設置的地質調查所在全國進行地質調查勘探。未幾,民黨系(狹義指國民黨)和北洋軍閥黨爭慘烈,然後袁世凱稱帝、張勳復闢、皖系軍閥段祺瑞「再造共和」,接連不斷的政治動盪令地礦事業一再被擱置。終於在1917年,段祺瑞政府根據地質調查所提交的一份報告,甄選出兩個適合建煉鋼廠的地方:北京的龍門,以及南京的浦口。「地利」也有了。

據農商部存留的《中國鐵業計畫書》,浦口製鐵廠曾被寄予厚望,擬打造成模範樣本,成為中華民國第一國立製鐵廠。結果,浦口鋼鐵廠在「人和」上產生極大分歧。



-----------

閱讀餘下全文,需要您的小額支持,讓優質內容可以自食其力。

暢讀全站所有好內容?每月只需一餐飯的錢,好新聞,並不貴。

支持我們,請成為付費會員。馬上 點擊 ,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0809-mainland-shougang-history/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