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見人|冼麗婷專訪羅燦(下)|「畀錢畀橋」用大數據賣民情分析 資深傳媒人倡後輩用ChatGPT

羅燦說現時全公司包括兼職員工約十三人
羅燦說現時全公司包括兼職員工約十三人

編按:資深記者冼麗婷為《Yahoo 新聞》撰寫有「神童燦」之稱的資深傳媒人羅燦專訪,羅燦 1979 年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畢業,1983 年有份到北京採訪香港前途問題,可說是第一個報道「五十年不變」的記者。聽他分享傳媒經驗,傳媒人在現時風雲變幻形勢下如何自處,也談談傳媒人的路向和他做大數據分析的心得。此專訪分為上、下篇。上篇另見:見字如見人|冼麗婷專訪羅燦(上)第一個報道「五十年不變」的記者

【Yahoo 新聞報道】香港新聞界,苦海無邊,但永遠有人不肯回頭是岸,這當然有原因。

羅燦作為第一個報道五十年不變的記者,工作從傳媒管理層,進化至以大數據分析監察社交媒體最新趨勢,為危機管理或巿場推廣策略等範疇提供重要參考。這個世界,勇往直前並不等於順風順水。對於他,最重要是有選擇。

特約記者:冼麗婷

攝影:HLKP

話說三年多前,羅燦任董事總經理的路訊通(RoadShow)被中資收購,總公司做金融。他半生工作幾乎幾年一變,這個時候,另一個選擇是加入舊屬的團隊,2019年中組成ASI Analytics & Media Limited and Shoaling Limited,出任行政總裁,至今近四年,全公司包括兼職員工,合共約十三人。營運情況,他說「接近收支平衡。」

「我兩個拍檔最初替人做YouTube管理,接片及相,替客人起題放在YouTube,背後好多技術,有個趨勢系統(trending system),每十五分鐘更新一次, 每時每刻,知道首五十個關鍵字議題,最熱烈討論是甚麼,包含那些字,替片起題,扣連這些字,得出效果,view數多了,subscriber 多了,viral 又多,最成熟時,替人推高五至十倍,例如原本十萬瀏覽量,推高至五十萬至一百萬一個月。我覺得有得做,我們做到一個系統監察社交媒界(social media monitoring) 最新發展,我有興趣。」

羅燦對機械人有不能言傳的好感,不時轟炸後輩多用ChatGPT找寫作靈感
羅燦對機械人有不能言傳的好感,不時轟炸後輩多用ChatGPT找寫作靈感

信心與興趣,要有基礎。他說去年YouTube也邀請他們去講解如何做到上述效果。但另一方面,成功背後牽涉的數據收費,也大幅增加。「我入去時data fee 兩萬幾,之後變十幾萬,嚇死我,搵埋都唔夠比。」

所謂自建數據分析系統,難道天下無敵?他說,公司的系統以人工智能群體智能(Artificial Swarm Intelligence,ASI)演算法,處理包括Google及Yahoo 等九成多主要搜尋引擎內容,以數據分析出貼近實時(十五分鐘內)的最新趨勢情報,為不同客戶撰寫報告。他們的客人包括半官方機構、上巿公司、政府一些部門、也有KOL及政治團體。「我們寫好big picture , 也會配合客戶特別要求。」後續的危機管理,包括透過預警系統,傳written WhatsApp alert給客人。整體操作方法及經驗,客人的種類及要求,是與別人不同的因素。

用說話解釋人工智能的應用是有點難,真正試用,就有點新鮮。好明顯,羅燦對機械人有不能言傳的好感,不時轟炸後輩多用ChatGPT找寫作靈感。第一次,記者問機械人,四十年前「羅燦稱為神童燦」這花名怎來?熟悉ChatGPT的人,相信心裏有數了。羅燦看了答案,先「哈哈」兩聲(WhatsApp文字),然後說它「冇樣啱」。

資深傳媒人羅燦
資深傳媒人羅燦

記者請教兩位具資訊科技知識的大學講座級教授,大概解釋是,人工智能工具常常不能真正知道使用者想尋找甚麼,所以,人類和機械人需要互動,才能更聚焦,令方向更明確。另方面,人工智能的演算法是有各種限制的,越懂人工智能系統的人,會做得越好。至於ChatGPT, 能理解及記憶主人的習慣,調整自己配合主人需要。但其中一位教授不認同羅燦所說,記者可以「訓練」機械人寫具自己風格的文章,因為,「你的文章數量未到海量,而且,要機械人學習好人的性情還早呢。」

人與機械,還是各司其職好。以記者的level,只知道訪問,在WhatsApp及電話補問問題,互動,令內容提升。羅燦有問必答,好玩過ChatGPT,而且回答內容也比機械人有趣得多。

到底把人工智能應用到大數據分析,對危機管控及巿場推廣有多大幫助?在四月十六日香港電影金像奬頒奬禮過後,記者請羅燦就公司當天所做的「民情報告」做一次危機管控解釋。「金像奬」及「給十九歲的我」兩個最熱門關鍵字未到警示級別,是不是代表社會對爭議關注已減?並請他為化解危機作建議。他回答:「不是。之前事件已達危機處理程度,但冇人有反應,只憑經驗和直覺或一些似是而非的理據去回應,已經錯過解決問題的時機!而家再講是事後孔明,唔講喇。畀錢啦,畀錢就畀橋!🤣🤣🤣」

4月16日香港電影金像奬頒奬禮後,「金像奬」及「給十九歲的我」未到警示級別,羅燦說因已錯過解決問題的時機(來源:金像獎)
4月16日香港電影金像奬頒奬禮後,「金像奬」及「給十九歲的我」未到警示級別,羅燦說因已錯過解決問題的時機(來源:金像獎)

報告顯示非建制派網民中,佔壓倒性第一位的留言是:「 最佳電影係正義迴廊! 」獲得中性認同量是132000 (按like等互動)。排第二位留言:「 完全無職業操守,咩叫拍咗先算、上咗先算、唔好停機, 毫無責任可言🤬 」,獲得負面認同量880 。

相類的情況,畀錢真就有好橋?他說,當然沒有百分百保證,不過,有信心成功率達八成。「我們只憑數據分析,盡量不涉主觀感受,這樣的分析和趨勢評估才有價值!」

趨勢情報(Trending Intelligence) 是人工智能分析數據反饋的,「橋」是人度的。羅燦解釋處理《緣路山旮旯》時,其中一位同事有想法:「既然追女追到山旮旯,不如用香港真係好靚做主題啦,在電腦搜尋,好高分,於是(建議)用此theme and strategy,把主題及策略控制在正面環境。」不屬他客戶作品的《風再起時》,內容講貪污,屬負面情懷,就要注意了,「講當年一段歷史,但這是貪污的情懷,不是一個positive 的情懷,難扭。」

羅燦解釋處理《緣路山旮旯》時,同事有想法用香港真係好靚做主題,把主題及策略控制在正面環境。(來源:電影劇照)
羅燦解釋處理《緣路山旮旯》時,同事有想法用香港真係好靚做主題,把主題及策略控制在正面環境。(來源:電影劇照)

至於《過時過節》放映後的工作,「我們不會替它拍手掌,強調一家人齊齊整整,就定了此(宣傳)主題。」作品有作品的創作,宣傳有宣傳的專業,他有他的數據分析參考。他們也用搜尋引擎最佳化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SEO)系統輸入所有主要社交媒體平台的資訊,掌握最新情況,用trending intelligence去做巿場推廣,「一切有根據,不是憑經驗、憑直覺。」找出主題及策略後,利用數據去推view數,引起人注意,掌握關鍵詞或hash tag是甚麼,既推薦KOL,也為客人探究心目中的KOL是否適合,有設計、有計劃。

羅燦說SEO在香港使用最少十多年了,問題是巿場心態要短視、還是試用新方法?他們向《過時過節》建議的是一種digital marketing,資源投放以數據分析情報為基礎, 放那裏、不放那裏及放多少,都有根據。「不像online marketing ,傳統公關各式各樣的社交媒體都用錢宣傳一下,包括IG、 Facebook、Google、YouTube等,如果第一輪不成功,就試第二輪,這樣的wastage很大,conversion很細,但潮流興,客人一半去online,一半去傳統。」

《過時過節》監製莊麗真同意,利用大數據分析社交媒體趨勢,有助了解巿場(電影劇照)
《過時過節》監製莊麗真同意,利用大數據分析社交媒體趨勢,有助了解巿場(電影劇照)

《過時過節》監製莊麗真同意,利用大數據分析社交媒體趨勢,有助了解巿場,「是清晰好多。」但她相信原有宣傳工作及人氣演員提升入座率,亦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羅燦希望公司發展電影數據分析一環,也承接了客戶年中的一套新片。只是,世界上沒有一定贏的策略:「你比得幾多錢我去gurantee?好似周星馳咁對賭?不可能的,但我們有successful cases作參考。」

要引起人關注,度橋,是人類千年不變的事,當年他任《蘋果日報》開報總編輯,已故填詞人林振強專門起題,李彭基管編務,「林振強起幾條題比我揀,晚晚在報館起題,幫到件事,好似廣告創作slogan 咁,好正㗎,有時一句就嚟,不會咁論盡,我們蘋果的題不會廿多個字,是九至十一個字,好考功夫好精煉,有時副題都不想要。」

羅燦是資深傳媒人,辦公室擺放保留大量書籍
羅燦是資深傳媒人,辦公室擺放保留大量書籍

人才,是獨一無二的,現在羅燦的團隊大都曾是傳媒人,但每晚每周給客人的「民情報告」起題,靠的不再是林振強這類才人了。過去了的事,只有四分一世紀多一點,羅燦還是勸勉新聞系畢業生,不管怎樣,儘管做幾年記者,所見所聞所學包括財經訓練,一定有回報。

「你自己都唔做啦。」記者嘆息的重點,不是他,是時代。

「冇得畀我做喎。」他曾說過,幾年轉一次職,有時因為有人找他,有時原有的有風波做不下去,但每次都有choice。各有前因,怎不明白。如果這幾年他在位,也不知會是甚麼光景。一切,風一樣吹過了。

冼麗婷(左),羅燦(右)
冼麗婷(左),羅燦(右)

羅燦專訪上篇:

見字如見人|冼麗婷專訪羅燦(上)第一個報道「五十年不變」的記者

【冼麗婷昔日專訪文章】

離散世代,一間村屋,一頓種植安寧的午餐

大學引入手語教育 聾人有人權 鄧慧蘭向亞洲開拓共融美麗新世界

年輕講師 / 電台主持 / 寫作人 亞然「重回舊地」但回不去消失的世代?

昔日和黃大班馬世民 教年輕人記住 fortitude 剛毅心法闖新路

【有一種堅持】徐立之科學的堅持與放手:堅持,是需要智慧的

【有一種堅持】美國專訪白先勇 孤獨的寫作才是真實

【資深人物訪問記者 冼麗婷】

在 slasher 新世代,冼麗婷是香港記者 / 作家 / 人物寫作導師 / home baker。咀嚼人要時間,寫字要時間,等天然酵母開心要時間,用百分之二百真誠,等待深刻的味道,這是她做人、造麵包的樂趣。

在 Patreon 建立專頁「WriteHouse寫字為家 冼麗婷」一年,因為會員支持,讓她能繼續訪問、看書。讀張愛玲、馬奎斯、米蘭昆德拉寫世情;見人寫人,聲演說人,憑文學的直覺與多年新聞人的訓練和價值觀,無論時代怎變,堅持寫真實故事。

WriteHouse 不變,天下人字裏相逢。見字,如家。

訂閱 Patreon 專頁「WriteHouse 寫字為家 冼麗婷」

冼麗婷,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系;其後於香港大學修讀比較文學學士及碩士;著有《見字如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