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演訓:發射哪些飛彈、為何沒發布警報、對台影響與感受溫差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2日晚間搭乘美國空軍C-40C專機降落台北松山機場,展開不到24小時的訪問行程,這是自1997年共和黨籍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率團訪台後,台美外交的一大突破。

在佩洛西抵台後,中國外交部幾乎是同步發出聲明,譴責佩洛西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嚴正交涉「竄訪中國台灣地區」,衝擊中美關係政治基礎,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宣布,解放軍將自2日晚間開始,在東部戰區展開一系列聯合海演訓,並自4日中午12時起,連續3日在台灣本島周邊6區域進行實彈射擊。

2015年9月3日,北京舉行的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70 週年的閱兵式上,攜帶 DF-15B 短程彈道導彈的軍車駛過天安門。
2015年9月3日,北京舉行的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70 週年的閱兵式上,攜帶 DF-15B 短程彈道導彈的軍車駛過天安門。

對台灣本島海域發射彈道飛彈,對外島出動無人機與火箭彈

早在中國國防部宣布將進行為期72小時軍演前,3日晚間在金門、北碇地區發現不明飛行器掠過上空,遭金防部發射信號彈示警驅離;此外,解放軍艦隊也在台灣東部海面預定演訓區周遭待命,其中可能包括055型驅逐艦。

台灣國防部4日表示,解放軍於下午約13時56分起,向台灣東北部及西南部周邊海域,發射多枚東風系列彈道飛彈,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指出,解放軍飛彈向台灣東北部及西南部周邊海域射擊,未通過台灣上空。

國防部指出,國軍在馬祖、烏坵、東引等外離島地區守軍,從解放軍軍演以來即強化戒備,發現解放軍於周邊地區,進行遠程火箭實彈射擊。

國防部發佈消息表示,在解放軍演訓首日,自下午13時56分起至16時止,分別向台灣北部、南部及東部周邊海域,發射東風系列彈道飛彈計11枚。

值得注意的是,此6大射擊區域亦有部分與日本專屬經濟區(EEZ)重疊,日本防衛省同日證實,中國發射的飛彈有5枚落在沖繩縣波照間島西南的EEZ,另一枚落在EEZ外。此外,5枚飛彈中,有4枚飛越台灣上空。此外,防衛大臣岸信夫則證實,這是首次有解放軍彈道飛彈落在日本EEZ內,且距離日本最近的飛彈落在與那國島北北西方約80公里處。據防衛省公佈資訊顯示,落在EEZ之飛彈,由浙江省和福建省發射,通過台北上空後落入EEZ。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領海為「領海基線」以外12海里的範圍,具有主權意涵,至於專屬經濟海域(EEZ),則是緊接在領海之外,範圍不得超過領海基線200海里,而海岸國可以對範圍內的水域、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資源,進行勘探、開發、養護和管理,但他國依然可以在該海域航行、飛越或舖設海底電纜。

雖然解放軍演訓並未揭露參演武器型號,但依據《澎湃新聞》、《環球時報》以及中國軍事專家分析,解放軍此次動員PHL-191火箭炮系統,最大射程達500公里,以及無人機、新一代空中加油機運油-20,與殲-20隱形戰機等軍力。至於發射之東風彈道飛彈型號雖未公布,但據推論應以東風-15B為主,至於射程達2000公里的東風-17此款極音速飛彈則未於首日軍演現蹤。

台灣空軍司令部昨日也公布台海周邊空域空情動態,台海中線南北兩端均有解放軍機越線挑釁,計有3機型22架次軍機進入中線東側並隨即返回,但22架次的軍機越過中線已創下新高紀錄。

2022年8月5日,台灣高雄的左營海軍基地。
2022年8月5日,台灣高雄的左營海軍基地。

台灣樂山雷達站全程掌握解放軍飛彈動態

不過就在日本防衛省4日晚間發布訊息指出,解放軍發射的飛彈中有部分飛越台北上空,此與台灣國防部說法不符,國防部深夜發布新聞稿解釋,彈道飛彈發射後主要飛行路徑位於大氣層外,且國軍精準掌握解放軍飛彈彈道落點為東部海域,對本島不構成危害,因此未發布防空警報。

實際上,傳統彈道飛彈發射後以拋物線式彈道飛行,且其彈道極高,飛行方式多數會衝出大氣層達到一定高度後再落下進行目標打擊,但也因其飛行彈道高成為顯著目標,長程預警雷達也能有效偵獲。對攔截方來說,因彈道飛彈飛行時間長,且以幾乎垂直的角度落下,有一定時間做出攔截反應。

若是極音速飛彈(如解放軍擁有的東風-17)發射後在抵達大氣層邊緣處時,極音速飛彈航向便會脫離、俯衝出擊,因其特性導致長程預警雷達難以偵獲。同時,極音速飛彈除飛行角度低伸、精準性高,尤其在極音速飛行下,末端還能以蛇行方式閃避敵方空防攔截,不論是飛行角度、來襲速度,以及末端的閃避飛行,都對現有飛彈攔截與偵測系統造成極大威脅。

因此,如以上述所推論,解放軍此次射擊彈道飛彈為東風-15B來觀察,此款飛彈彈道極高點約在140公里上下(射程600公里),進入大氣層後,在國際法定義下不屬於領空範圍,且由於主要飛行路徑位於大氣層外,對飛越的廣闊地面區域並無危害。因此各國飛彈防護系統,均以落彈點的解算為關鍵。

所謂「領空」指的是「領土」與「領海」上方的「空氣」,亦屬國家主權區,一般認為領空不包含外太空,不過領空的「極限高度」為何,目前仍有爭議,一般來說,會以「卡門線」(Karman Line)作為劃分依據。卡門線指的是區分航空與太空領域所劃分的界線,但因界定十分複雜與充滿不確定性,到底是以80公里為主,還是以100公里為領空極限高度仍爭論不休,留待國際法清楚定義。

為偵監解放軍彈道飛彈,台灣軍方設立了位於新竹樂山的雷達站,樂山雷達站海拔2620公尺,居高臨下,2003年由台灣立法院通過採購案規劃建置,2012年3月雷達站架設完成,並於隔年2月正式成軍,隸屬空軍作戰指揮部。

樂山雷達站耗資409億元新台幣,偵蒐距離最大達5000公里、有效距離達3000公里,可有效偵蒐中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等動態。雷達站監控範圍涵納東北亞至東南亞地區,據信為東亞地區偵蒐能力最強之防空雷達。為保護雷達站不受解放軍攻擊,國軍以天弓防空飛彈以及35快砲進行衛戍。

此外,樂山雷達站內長年有美方技術人員駐守,2020年,台灣總統蔡英文前往樂山雷達站視導時,一張軍方《軍聞社》所釋出的照片「不經意」揭示有美籍人員在場引起外界議論。由於2013年樂山雷達站成立前後,始終有該雷達站由美方主導的說法,因此該名曝光外籍人員是否為在台美軍格外引關注。台灣空軍回應,該人員為美方派遣技術代表,呼籲各界勿臆測。

至於為何台灣軍方並未發佈防空警報,除了東風-15B進入大氣層後對陸地威脅性小,且在樂山站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偵監下,透過電腦自動解算飛彈落點並非位於台灣本島,對陸地不構成威脅,因而無需發佈警報示警。

進一步來看,台灣目前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有「愛國者三型」與「天弓三型」,由於愛國者飛彈為末端攔截系統,且彈道飛彈在飛行中段因高度太高無法攔截,同時愛國者飛彈單價昂貴,東風-15B造價約僅為愛國者飛彈的三分之一,因此台灣軍方在落點解算不會落入台灣本島下,並未啟用愛三系統加以攔截。

台灣旅美的台海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梅復興分析,解放軍彈道飛彈飛經台北上空,其策略在於,一來要確保飛彈能飛越台灣/台北上空,又不至於落彈點距離台灣太近導致擦槍走火;其二,北京一定也考慮到法律面的問題,因此選擇飛彈不至於穿越國際法認定之領空範圍的演習射擊方案,旨在讓台灣只能吃悶虧卻無門申訴。

梅復興指出,北京大概沒想到,民進黨政府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未在第一時間發布空襲警報,也未主動證實共軍飛彈確曾飛越台灣上空,而僅是事後國防部經媒體查證才予輕描淡寫說明, 令北京的認知心理戰頓時打了折扣,未能造成預期程度的震懾與恐懼效果。

2022年8月5日,一架軍用飛機在中國福建省平潭飛過,這是中國離台灣最近的地方。
2022年8月5日,一架軍用飛機在中國福建省平潭飛過,這是中國離台灣最近的地方。

解放軍演訓區域再增一處,衝擊台灣周遭海空域運輸

不過對於台灣人來說,解放軍此次演訓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依然有限;少數真正受干擾的,主要是台灣周遭空域、水域的交通往來。

4日解放軍演訓開始後,桃園機場一共有43個航班遭取消,而且大部分航班的航路都受到影響,必須繞過解放軍公佈的演訓區域。

其中,受影響最深的,即為飛往日本、北美的航班,因為台灣北海岸、東北角、東部外海此次都被列入了演訓範圍,而台灣東部、東南部、北部海域,也本來就有台灣民航局劃設的「禁航區」,因此部分航班只能先沿著東海岸南下,到了台東外海之後才轉東。

至於飛往東南亞、歐洲的航班,則因為經過的區域只有高屏外海一個演訓區,而且該演訓區原本就位於台灣劃設的「禁航區」裡,因此受到的影響較小,但新加坡航空、泰國航空依然取消來往台灣的航班。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台灣處於東亞航線的中樞位置,此次受解放軍演訓影響的,也不僅限於在台起降的航班。

例如,台灣東部外海空中的Q11航路,近年來便一直是台灣的「金雞母」,大部分來往於韓國和東南亞的航班,走的都是這條路線,尤其在廉價航空興起,韓國、東南亞間的往來更密切之後,Q11航路就顯得更為繁忙——在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台灣光是靠「過境航路」的通行費,就進帳了超過24億新台幣,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韓國至東南亞的航班貢獻的。

然而8月4日解放軍演訓啟動之後,所有來往於韓國和東南亞之間的航班,便開始繞過台北飛航情報區、改走福岡飛航情報區。

雖然東部軍區已於演訓第一天下午,在微博上公告「實彈發射訓練任務已圓滿完成,解除相關海空域管控」,然而一位在台灣航管單位任職的人員告訴端傳媒,由於中方並未取消在NOTAM(Notice To Airmen,針對航路上可能出現的危險情形,對飛行員提出的警告資訊)公告,因此不論演訓是否持續進行、或有無導彈落海,受影響的航班接下來3天都依然必須持續繞道。

雖然此次演訓,只對台灣周遭的航路帶來3至4天的干擾,但如果解放軍此類威嚇、演訓愈來愈常發生,對台灣、以及周邊國家的航空產業來說,都會造成不小的影響——不只航空公司必須更常面臨航班改道、燃料成本增加的問題,對台灣民航局而言,過境航路通行費的收入恐怕也會減少。

至於海運航路,受影響的程度則稍微低一些。台灣航港局在得知演訓消息之後,便公佈了替代路線,而船隻航路也不像飛機有固定的航路必須遵循。由於台灣能源高度仰賴船運進口,因此外界亦憂慮演訓可能造成能源危機,而台灣經濟部則回應,台灣的石油存量仍有146天、天然氣10至11天、煤炭39天,目前不至匱乏。

2022年7月28日,漢光演習期間,桃園一間宮廟内進行演練。
2022年7月28日,漢光演習期間,桃園一間宮廟内進行演練。

外媒對台灣的描繪,與台灣實際氣氛存在落差

儘管佩洛西此次來台廣受國際關注,但事實上,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於7月19日首次披露佩洛西可能來台時,這個消息並未在台灣引起太多討論。

儘管美國政治圈針對佩洛西是否應該來台的議題意見分歧,但當時台灣輿論場最熱門的話題,仍是民進黨籍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的「論文門」事件,以及在林智堅任內完工、但施工品質不佳的新竹市棒球場爭議。

在此脈絡下,推特和臉書兩個社群網絡平台上,彷彿存在著兩個非常不一樣的台灣。

在大部分外媒記者、外國專家學者、國際政治評論員更活躍使用的推特上,和台灣有關的話題,幾乎圍繞在佩洛西是否應該訪台,以及中方對此的強烈反對有關;而台灣於7月底正舉辦年度「漢光演習」,也使得外媒藉以將台灣呈現出為「草木皆兵」的緊張氛圍。實際上,台灣輿論彼時對佩洛西有可能的訪台之行未有太多關注,而年度軍事演習,其固定的舉行節奏也讓台灣人習以為常。

此外,根據網路搜尋趨勢服務 Google Trend,直到7月31日CNN報導佩洛西將在台灣停留一夜,以及佩洛西於8月1日啟程之後,以「Pelosi」為關鍵字的網路搜尋,才開始在台灣地區出現顯著提升。

這種「外媒再現」和實際氛圍的懸殊差異,也可以在另一起事故中看見:7月28日晚間,台灣國防部公布,解放軍無人機於同日飛越台灣的東引島上空,而國軍亦以信號彈進行驅離。

這起事故曝光後,路透社於第一時間進行了報導,而彭博社、新加坡《海峽時報》、《Euronews》等外媒亦有轉載;然而這則新聞在台灣境內,卻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不過這種現象或許也不令人意外:畢竟外媒對台灣的關注,本來就是放在「中美角力」的框架,而外國讀者也並非一直都關注台灣,所以可能容易放大漢光演習,與無人機掠過東引的意義。

同樣和外界想像存在落差的,還有台灣民眾在得知解放軍演訓消息之後的反應。

和1996年台海危機相比,此次演訓並未激發台灣人討論「移民」的可能性,截至目前為止,股市也沒有出現崩跌現象,甚至還在8月5日大漲超過2%(金管會祭出限空令,與國安基金進場護盤下)。解放軍演訓首日,台灣新聞報導甚至出現一個場景是,民眾前往台灣屏東外海、靠近解放軍演訓區的小琉球海岸邊,好奇觀望演訓實景。

針對台灣人的「平常心」,外界一般認為,主要原因不外乎對中國的威脅司空見慣,以及不相信真的會爆發戰爭等。然而這種看似「淡定」的態度,也難免給人一種「台灣人太過鬆懈」的印象——畢竟2月俄烏戰爭爆發前夕,大部分烏克蘭人也都是淡定生活,不認為戰爭真的會發生。

由此,如何在「過度恐慌」和「過度鬆懈」之間取得平衡,並熟悉戰爭來臨時的應對措施,或許也是此刻台灣民眾需要面對的課題。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0806-taiwan-whats-new-pla-exercises/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