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近半受訪初中生有抑鬱傾向

調查發現,近半成受訪初中生有抑鬱傾向。

有調查發現,近半成受訪初中生有抑鬱傾向、甚至可能患上抑鬱,另有約4成初中生有焦慮傾向。調查又發現香港中學生抑鬱個案的比率遠高於英國。 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與香港小童群益會合作推行「整合正向心理學與音樂治療元素——正向大使計劃」,在14年9月至15年12月,以問卷形式訪問1700多名中二至中三學生,以了解他們的焦慮和抑鬱狀況、主觀快樂指數,以及影響他們情緒和快樂感的正反因素。 結果顯示,47%的受訪初中生有抑鬱傾向,當中有21.1%初中生可能患上抑鬱。另外,有40.6%初中生屬於有焦慮傾向,有15.5%屬於可能患上焦慮。當中,男性中學生焦慮情況顯著低於女性,但抑鬱問題則顯著高於女性。而與外國同類型研究相比,今次研究中焦慮個案的比率相若,但香港初中生抑鬱個案的比率遠高於外國。 研究亦發現,兒時受虐及創傷經驗與青少年的抑鬱和焦慮問題有明顯正面關係,而希望感、情緒智商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則有明顯負面關係。至於,快樂指數方面,同輩支援、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希望感、情緒智商與青少年的快樂指數有顯著正面關係。 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郭黎玉昌表示,音樂治療的活動形式如聽、唱、演奏、律動等,能夠有效協助青少年表達情緒、發揮創意和學習合作解難。她認為,家長應了解子女的需要和留意他們的精神健康,在溝通過程中發掘並發揮子女的正向特質;學校可以運用正向心理學的概念,舉辦小組活動、推動學生運用個人的優點和強項,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及挑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