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股論策】年結粉飾櫥窗有機會早臨

【談股論策】年結粉飾櫥窗有機會早臨

港股上周連跌4個交易日,受美國聯儲局官員變「鷹」拖累,加上中港上月經濟數據欠佳,令早前反彈浪告終,橫行炒作市況則未變。2023年只剩下約一個半月,個別超跌股份有反彈藉口,炒年結粉飾櫥窗概念或可提早出現,因大市在升幅有限下炒股不炒市。

政經變數多 炒股不炒市

本周影響金融市場的另一變數,來自美國國會能否在17日通過財政開支法案,避免政府停擺帶來衝擊,特別是年底前對消費市場造成直接及間接心理影響。

穆迪此時急不及待降低美國信貸評級展望至負面,指出在利率上升背景下,政府沒有有效的財政措施減少支出或增加收入,龐大財赤削弱債務承受能力,而上周美財政部標售30年期國債反應欠佳,亦代表市場存在疑慮。明年總統大選前,兩黨為爭取選票及對財務方案存在頗大分歧,最終可能再以臨時撥款換取協商空間,投資市場又會因此出現震盪。

上周不少美國聯儲局官員放鷹,包括主席鮑威爾表示若通脹高於目標,可能會再次加息,一定程度在出口術。年底前美國消費及經濟數據的好壞,足以左右息口高企的時間長短,高息期使美滙及資金流變化起伏多。明年投資市場會炒息口見頂回落,但中美博弈及去全球化,令高息遏通脹效果減半,美國通脹率超過3%恒常化機會頗大,息率維持在3、4厘以年計的可能性高,亦足以抑制環球經濟表現,目前全球政經局勢處大變革中,必須作出調整,包括各國走出長達10年以上量寬的後遺症困局呢!

至於本周舉行的第三十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美再有「習拜會」,連同中國元首與日本首相會唔,能否達成較有實質成果的溝通,一如早前指出美國明年總統大選前加強溝通對中美雙方皆有正面作用,近期中美恢復經貿高層官員會晤,亦有就軍事及氣候環保等重大問題接觸,似為「習拜會」創造一些成果。兩國存在的價值及政治分歧難消,是大勢所趨,各方面將為本身利益及發展求新出路,令全球朝向大時代變革,對投資者以至各國領袖均是一大考驗。

科企公布季績可投機買

「雙11」電商節告一段落,主要持份者均無公布今年交易額,但從涉及交易的運輸送貨及人工智能推動銷售反應,普遍有不錯升幅,相對低調的手法反有望帶來驚喜,無疑這類節日後再現「一節淡三墟」的透支效應,相信另一個銷售高峰要等到明年2月份的農曆新年。

市場本周轉向關注騰訊(00700)與阿里巴巴(09988)等科網巨企公布的季績有何最新啟示,基於現水平估值普遍較低,阿里2024年市盈率約8倍,已由過往新經濟高增長概念跌入舊經濟估值水平,以該公司正計劃分拆各主要業務釋放價值,以及透過人工智能打出新天地,已具備一定值博率。

業績相對平穩的騰訊,手遊業務不差,但南非大股東長期減持套現,特別是南非大股東新管理層上任後以提升母公司的估值為己任,令騰訊在現水平上落機會較大,而左右科企表現離不開市場息率與資金流,面對未來半年美息高企震盪持續,科企炒業績之餘將受制資金流不利影響,華爾街納指近期回升跑贏本港上市科技股,受累中美在科技博弈及華府限制美資對華投資。

不過,中國始終是最積極廣泛應用新科技的市場,在內地完成產業監管改革後再現百花齊放機會不低,較傳統經濟板塊最終更具吸金力,何時重現?未來兩年吧!

從港股技術走勢來看,近月一再強調有進入橫行築平台機會,大約在16800至18000點炒上落等突破,基於過去近10個月的下跌走勢,估計最合理的築台時間亦要3、4個月,特別是目前未見具實力的中長線買家收集。

電力股成短期輪動對象

漫長跌浪殺傷力不輕,投資信心恢復需時,目前恒指依然處各主要移動平均數之下,但50天、100天及250天線已現較大差距,容易構成短暫性顯著波動機會;RSI自8月起每次低點已有所改善,雖欠動力重上80水平高位,但已有助構成橫行格局,特別是每次大幅反彈交投量逾千億元,反之回落交投不斷縮減,代表成交大涉補淡倉為主,但沽壓亦欠奉,在市場情緒一片看淡下,走勢已屬不錯,可逢創新低吸納,贏面不低。可於16800點或以下收集,上望18000點回報亦不差。

至於選股及板塊,踏入第四季,防守性股份如電訊、石油,以及個別公用、銀行股逆市下跌,代表資金流出尋找其他股份短炒,短期輪動為主,特別是中央推出一些維穩措施後帶來藉口,生物科技及醫藥股屬期內跌市奇葩,手機、汽車及基建板塊亦有炒作。

另一方面,本港經濟復甦需時,主要本土板塊乏善足陳,不少業務橫跨海外的尚未進入收成期,股票以至債券尚非中線理想入貨時機,現市況宜短線,未是時候作中長期配置,留意一批電力股走勢,似成短期輪動炒對象,有望成季節性炒作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