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問題各國歧見深 G20印度峰會恐難達共識
(法新社新德里9日電) 20國集團(G20)領袖今天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年度峰會。在俄烏戰爭到氣候變遷等一系列議題上,東道主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盼凝聚出各國共識,難度不低。
G20成員對俄國入侵烏克蘭的看法分歧,找出共識減少碳排也陷入僵局,本屆峰會最具體的成果目前看來可能只有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入會G20。G20在全球的GDP占比達85%。
G20醞釀於2008年的金融海嘯危機,盼能成為穩定全球經濟的新機制。但近年來G20各國想在峰會期間達成共識益發困難。
本屆新德里G20峰會登場前,就因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決定不出席、改派總理李強與會而先蒙上一層陰影。
雖然北京未給出習近平不出席的官方說法,但中國與鄰國存有邊界爭端,其他議題上也與多個國家失和;此外,中國也正尋求讓G20這類以美國為首的組織更為順從中方利益。
俄國則因侵烏後遭西方外交圍剿和戰爭罪訴究陰影,總統蒲亭同樣選擇缺席,改派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與會。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昨天為全球間歧見日深提出警告,堅稱各國無論是由總統、副總統還是總理與會,都必須承擔該有的責任。 氣候變遷將是峰會議題裡重中之重。歐盟表示今年很可能成為人類史上最熱一年,古特瑞斯昨天更宣告氣候危機「正急轉直下瀕臨失控」。
G20各國的溫室氣體排放佔全球85%,藉由峰會拿出具體可行措施至關重要。但G20成員裡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在碳排責任上存在不小分歧。
印度總理莫迪則有意藉主辦G20峰會形塑印度為「南方世界」(開發中國家為主的世界,以區隔多數位於北半球的已開發國家)獨樹一幟的領袖角色,即能扮演已開發世界和開發中國家間的橋樑。
莫迪主張開發中國家在全球決策上需有更大話語權,預計最快9日會邀成員國含55個國家的非盟。非洲國家裡目前僅南非是G20成員。
除氣候議題,讓俄烏休兵預料在G20峰會上也難有進展,而許多G20領袖還深怕自家掃到美中兩大經濟體貿易戰的颱風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