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文人學做食家

《不學無食》

【星島日報報道】講飲講食好受歡迎,寫食經的有廚神、食家,還有旅遊達人,不過,最耐看的是文人寫的食經,因為有墨水之人還識得考究,從食之中發掘出學問。 《不學無食》的作者是知名音樂人,即是藝術家,會比文人多一分敏銳觸覺,多幾分執着,所以跟我以前看逯耀東、唐魯孫的食經,風格大不同,跟我寫過的報人、富二代韋基舜,好有分別。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第一篇《餃不清》,帶大家回到北宋開封城,教大家認識「鵪鶉 兒」,據考據這是一種「類似現在的餃子和餛飩」。此中有何微言大義?事關重大,因為好多人不懂分餃子和餛飩,這是涉及南北地域文化的差異。 我從小只識得食雲吞麵,而不知鳳城水餃同上海佬餃子有何前世今生關係,作者就話你知,從來只有上海餛飩,而沒有上海餛飩麵,正宗而執着的上海館老闆會叫廚房弄一碗「陽春麵加餛飩」,而不會Order「上海餛飩麵」。你知,非廣府人把餛飩列入麵點類,即是與燒麥、餃子、拉麵、羊饃、粉皮等同類,餛飩是麵點,陽春麵又是麵點,不似廣府的銀絲細麵、伊麵、粗麵、生麵是麵,雲吞就是點心之關係。 搞錯雲吞、麵、餛飩、麵點,好似搞錯性別關係,何止尷尬,簡直惡心,更加不合理的是香港的食肆還要大灑狗血,賣野人頭,作者一箸挾中的例子,令我非常共鳴,就是之前香港地興過一輪的「虛榮雲吞」。這種雲吞號稱全蝦,還要比高爾球大粒。先不說雲吞傳統是小巧骨子為上乘,「虛榮雲吞」就累到我阿叔要睇醫生。 話說阿叔貪「虛榮」,不時幫襯,食多幾次,返工時忽然胃痛,醫生問起他近日食過哪些東西,阿叔和盤托出,醫生即時話︰「哎呀,那家大大粒雲吞,蝦係用發粉發大,發粉對個胃好傷。」我路經這家虛榮名店,但見有排隊客捧場,我特登走近望一望掌麵師傅手藝,心中暗叫一聲︰「有無搞錯!」可能客人多,師傅一早淥熟幾十粒雲吞,不過並非即淥即賣,熟了的雲吞放在那個塑膠兜內,更奇景的是師傅是戴上一雙紅色塑膠手套。我想問,你想點? 作者不但有料,而且觀察力甚強,講起《魚蛋粉的血與淚》,他指出好多香港人,食魚蛋粉不放辣椒油,也不放魚露,胡椒粉都免,不過,夥計一擺低碗魚蛋粉,就一手攞起樽大紅浙醋,兜頭淋落碗魚蛋粉。吓,食魚蛋、食河粉與酸醋速配嗎?如果「撈得埋欄」又滋味,本人強烈推薦魚蛋檔,改用羅宋湯底創港澳新派之魚蛋粉,好不好? 作者講得最精采的還有《觀自助》,你行入酒店,看一看諸位食客的「掃貨」神技,「監生」吞成碟魚生、成盤生蠔之狼狽相,不由你不信,香港還有那麼多豐食不足食的人。當然,我也不時隨俗,跟大班人去「搶」自助餐,不過,我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定吃完所有美食才結帳,我寧願犧牲個人健康,也不會破壞個人形象,不會讓香港人丟臉。 至於《赤的疑惑》是講食牛扒幾多成熟,有血定無血的爭議,同樣是非常「地道」的飲食文化爭議,「懶」有型之士,通常三成熟,無「吉士」之人,一定七成熟,不想見血。至於本人,通常五成熟,你以為會見血?看你幫襯哪個價位、檔次的西餐廳,我等平民之檔次餐廳,五成同七成無分別,不過,千萬不要三分熟,事關牛扒質素「麻麻地」,食完肚痛就無謂啦!作者有一個好有見地的建議,就是基於牛扒是五花八門,來自不同部位,吃幾多成熟,要睇肉質與成分,最穩陣並非按習慣自行決定,而是回應待應︰「我依廚師建議的生熟度便可。」 不過,我有一點明顯與作者的意見相不同,而且分歧好大,就是他認為揀女婿,大家搓場麻將,今時今日觀察不了甚麼,倒不如大家食餐Buffet好過,「如果你的未來女婿平日一表人才,但在自助餐上不自覺地原形畢露,變回一頭貪得無厭、不知廉恥的豬」,你就要認真考慮。 其實好似食牛扒,無話限定幾多成熟,睇你個女同你一家人,屬於哪個階層,好似本人如此草根基層,在自助餐表現「太斯文、太淡定」,我會認為此君「無嚟醒目又無膽」,當然,中產一點的家人,可能依作者的意見,之不過,中產以上,好似我老闆之流,又點會食Buffet?如是者,我借用作者食牛扒的智慧︰你自己「十五十六」,不知如何選擇時,最好問問你個女意見,幾多成熟,個女心里有數。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