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人才清單 大增至51專業

輸入人才清單 大增至51專業

政府昨日宣布擴大「人才清單」,涵蓋的專業工種由原來13項增至51項,涉及9個行業,並即時應用於「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檢討及擴展人才清單,主要是向相關人才提供入境便利,政府就吸引人才的總體關鍵績效指標是每年有3.5萬名人才來港,逗留不少於一年,有信心在擴大清單後,今年一定達標。

冀年吸3.5萬人 添醫療建造業

人才清單於2018年首次公布,並在同年8月起應用在優才計劃,初時共有11項專業工種,後來再增至13項。行政長官李家超於去年《施政報告》宣布將更新該清單,以反映各專業的最新短缺情況。昨日再公布,經檢討後,人才清單擴展至51項專業工種,除了加入新的職業,部分原有職業也有調整內容。

新清單涵蓋9個行業領域,包括「商業支援」;「創意產業、藝術文化、表演藝術」;「環境技術服務」;「金融服務」;「創新科技」;「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及「海事服務」,並全新加入「醫療服務」和「發展及建造」兩個行業,各有13項和11項專業工種。「醫療服務」專業包括醫生、護士、助產士和中醫師等;「發展及建造」專業則涵蓋建築專才、土木結構、屋宇裝備和機電工程專才等。

自去年12月28日起,企業在「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下,若屬引入人才清單中所列的專業,毋須再證明本地招聘困難,令申請縮短到4周獲批,隨着清單擴大,料有更多行業和企業受惠。

僱主毋須證明本地招聘困難

消息指出,過去僱主如果要透過上述計劃聘請外來人才,須提交資料證明難以在本地招聘人手,例如曾刊登的招聘廣告,文件往來或長達1至2個月,若有關工種能獲納入清單,將減省繁瑣程序。

有官員認為,由於人才清單會列明有關工種的職責說明及資歷要求,對企業申請招聘外來人才時能提升確定性,對中小企尤其有幫助,當局會在年底時再觀察擴大清單對招聘外地人才的成效。

勞福局表示,擴大清單旨在為申請者和企業提供入境便利,不會影響不同專業的註冊安排,例如醫療服務行業的申請人,要本身符合在港註冊的資格。醫務衞生局稱,醫療服務多項職業被納入人才清單,對填補行業人手有正面作用,但措施不會改變當局對醫務人員執業資格的要求,申請者需要在港註冊,或本身已符合註冊要求。

孫玉菡強調,相關人才須達到一定標準,包括大學畢業的要求,部分專業人才亦要有相當工作年期始符合資歷要求,醫療專業人才若要在港執業,仍須要遵守相關香港法例。

政府今次檢討人才清單的過程,由勞福局統籌,並由各政策局就其負責的行業及界別諮詢持份者,各主要商會都有提交意見。對於部分建議的職業未獲納入清單,當局解釋,原因包括未能證明本地缺乏有關人才、工種的範圍不明確、所需學歷低於學位水平,或在相關領域輸入外地人才會窒礙對本地人才培訓等。

廠商會稱展現港搶人才決心

香港建造商會指出,11個發展及建造業工種獲納入清單,涵蓋層面廣泛,相信能有效為業界補充不同崗位的專才,避免出現人才斷層,協助香港保持競爭優勢。建造業議會對政府把「發展及建造」專業加入清單表示歡迎,將為現有輸入人才計劃提供便利,同時繼續與業界及學院合作,多管齊下解決業內缺人手問題。

廠商會會長史立德樂見當局採納了業界大部分建議,除了可補充人才缺口,亦體現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清晰地向全球不同領域人才釋出香港「求才若渴」的訊息,說明香港正以積極、進取的態度從世界各地「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