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銀行等子公司落戶深圳 共同參與大灣區金融發展

■農業銀行及旗下子公司選擇落戶深圳,是十分看重深圳在大灣區的「四大優勢」。

【星島日報報道】二○一八年四月,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管局發布資管新規,提出具有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資質的商業銀行可以設立獨立法人的子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自此,全國十八家商業銀行紛紛發布公告,掀起全國理財子公司設立浪潮。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國農業銀行發布公告,擬於深圳設立全資子公司──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為不超過一百二十億元。之前,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也發布公告,擬全資成立理財子公司。幾大行選擇落戶深圳,均十分看重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具備的毗鄰香港的獨特區位優勢、科技引領優勢、金融創新優勢和優良營商環境「四大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期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將「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深港陸路相連,深圳接受香港金融業的輻射和影響,是香港金融業進入內地的橋頭堡。香港是全球知名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服務業發達,服務業佔比超過百分之九十二。香港資產管理及財富管理業務在亞洲享有領先地位。以香港為中心、輻射珠三角的粵港澳大灣區勢必會成為全球高端產業和富有人群的聚集地,爆發大量資產管理和投資需求,成為全球資產管理中心。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引領驅動。深圳是中國最具創新力的城市,擁有優越的創新環境和完善的高新技術產業配套體系,以及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科技金融的全鏈條創新生態。二○一八年,深圳GDP達二萬四千億元、增長百分之七點五,總量超過新加坡,位居亞洲城市第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全國領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一萬四千家,全國第二,數字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湧現了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一批高技術龍頭企業。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金融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圳是全國第三大金融中心城市,湧現出了招商銀行、平安保險等一批世界五百強金融企業。截止二○一八年底,深圳金融業存貸款規模穩居全國第三,產業支柱地位凸顯。深圳擁有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和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為一體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境內上市公司二百八十五家,VC/PE 機構數量和管理資本佔全國三分一左右,是國內最活躍的風投中心。多年來深圳金融業始終保持着強勁的創新動力,特別是近年來深圳在金融科技方面發力,微眾銀行、平安「壹帳通」等創新型機構在深圳發展迅猛,取得良好業績。 深圳對標國際,持續推進企業商事登記、施工許可、稅費繳納、市場監管、社會信用、跨境貿易等領域改革,全力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截至二○一八年十二月底,深圳累計擁有商事主體二百九十萬家,居全國第二;創業密度居全國第一,深圳市場活力充分迸發,民營經濟發達。此外,全市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四十點六八,PM二點五年均濃度約二十八微克╱立方米,是國內空氣質量最好的十大城市之一。 農業銀行等知名銀行審時度勢,前瞻性地將理財子公司布局在深圳,是對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潛力的認可,對各銀行發展國際化業務,建設世界一流理財公司具有重要意義。相信各理財子公司能充分利用深圳的獨特優勢,把握歷史機遇,在大灣區這片熱土上創造新業績!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