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串流玩遊戲!台灣 GeForce Now 兩週體驗

GeForce Now TW
GeForce Now TW

GeForce Now 是由 NVIDIA 所推出的雲端遊戲平台,由於本身並不提供遊戲的販售,是目前諸多雲端平台中較特別的一個。認真說來,GeForce Now 其實描述成是「虛擬遊戲主機租借服務」要來得更加恰當,由服務商租出伺服器的 CPU 及 GPU 時間,遊戲在虛擬主機上執行並渲染畫面後,再透過網路將畫面傳送給用戶。NVIDIA 在這當中主要的技術是在延遲控制的方面,盡可能縮短操作輸入到雲端運算,再到畫面送到用戶的時間,以達成近乎本機端的遊戲體驗。

GeForce Now TW
GeForce Now TW

在台灣,第一個 GeForce Now 平台的合作服務商是台灣大哥大,他們買下了整套的 GeForce Now 軟硬體解決方案,置於自家的機房中。台灣大哥大主要是以此做為 5G 時代的殺手應用,讓手機透過台哥大高速的 5G 網路,甚至能玩樂主機級的遊戲,因此在系統上線測試初期,會優先開放給台哥大的 5G 用戶試用。其他用戶的話,台哥大會先以邀請碼體驗的方式開放(邀請碼如何取得,台哥大會在這裡公佈),之後會推出一般人也能申辦的月費 NT$300 方案,至於國外有的免費方案,目前似乎還不在計畫中。

在上線初期,我們也獲得了初期體驗的機會,以下是小編試玩兩週後的心得。

首次安裝

GeForce Now TW
GeForce Now TW

由於是台哥大提供的服務,因此首次使用前,必需要先申請台哥大的帳號,之後每次啟動 GeForce Now 都會要以這組帳密登入。準備好帳號密碼後,下一步就是下載 GeForce Now 的客戶端 app,目前 GeForce 一共提供 Windows、MacOS 和 Android 三個平台可以選擇,前兩者是直接下載安裝,後者則是可以在 Play Store 上找到。

GeForce Now TW
GeForce Now TW

安裝好應用後,軟體會先進行網速測試,並且報告目前的頻寬、封包丟失率與延遲。以頻寬的部份來說,最低要求是 15Mbps,建議則為 50Mbps,封包丟失率要在 2% 以下,延遲則是低於 80ms。不過,這個頻寬和延遲等都是與台哥大的主機之間的連線狀態,並不是你自身的速度。舉例來說,小編家是 300M 的光纖,照理說符合 50Mbps 應該是綽綽有餘,但實際上測試出來只有 45Mbps 的連線速度而已,反倒是手機(非台哥大)最快測出了 60 Mbps 來。因此,在使用 GeForce Now 之前先試用一下是至關重要的,多測試一下常用的地點及機器與 GeForce Now 服務間的連線速度,滿意的話再訂閱了。

GeForce Now TW
GeForce Now TW

在設定當中,可以在「均衡」、「節流」、「競爭」和「自訂」四個檔次中選擇如何使用現有的頻寬。「均衡」是將頻寬用好用滿的模式,適用於吃到飽的用戶;「節流」是盡可能少使用流量的模式;「競爭」是盡可能降低延遲的模式,而「自訂」則讓你可以指定最大位元率、最高解析度、畫面 FPS 數,以及是否隨網路情況自行調整參數,但也就不保證畫面的流暢了。

在設定好網路後,下一步就是為 GeForce Now 加入遊戲了。GeForce Now 在台灣目前取得遊戲的方式有兩種,一個是可以免費下載的遊戲,像是《天命 2》(Destiny 2)、《戰爭雷霆》(War Thunder)、《戰艦世界》(World of Warships)、《戰甲神兵》(Warframe)等,另一個是你的 Steam 遊戲庫中,GeForce Now 有支援的遊戲。將 GeForce Now 與 Steam 連結相當簡單,連結好後 GeForce Now 就能讀取你的 Steam 遊戲庫中的遊戲,並且顯示在介面上了。

玩遊戲囉!

GeForce Now TW
GeForce Now TW

由於小編自己是 PC 玩家,因此初次體驗先以 PC 為主,以求有個較公平的比較基準。前面有提到,小編的網速略微不達標,但小編依然是以自訂設定強迫它執行 1080p60 的解析度。這主要的原因,是因為 GeForce Now 似乎是強制全螢幕執行(找不到哪裡可以視窗化),在小編的大螢幕上跑 1080p 畫質都有點勉強,720p 的話,那畫質就真的是慘不忍睹了。

第一個測試的遊戲,是免費遊戲的《戰爭雷霆》,按下「玩遊戲」按鍵後,遊戲會花大約半分鐘的時間進行載入準備。在美國的 GeForce Now 在這裡是要「排隊」等待伺服器有空缺,付費用戶可以插隊(也就是說和其他付費用戶排在隊列最前端),付費用戶都滿足後才輪到免費用戶。同時每個人也都會有個遊玩時間的上限,時間到後就必需將位置讓出來,重新去排隊,台灣目前並沒有免費用戶的設置,因此所有人 —— 無論加入的方式 —— 一律都是平等排隊,六個小時到了會被踢出。實話說,六個小時應該絕對是綽綽有餘了,玩遊戲也要顧及身體健康啊。

載入完成後,基本上就能順利進入遊戲,一切就像在一台新電腦上安裝《戰爭雷霆》一樣。之所以第一個選擇這個遊戲,是因為《戰爭雷霆》同時對於延遲和畫質的要求都高,特別是坦克戰的部份。玩家不僅要能密林或建築中辨識出敵人,還要能快速、準確地先發攻擊,因此一點延遲都會很明顯。在延遲的部份,台哥大 GeForce Now 的表現極為亮眼,基本上和本機遊戲幾無分別,然而在畫質的部份,就能看出不足來,每次畫面移動都會出現顯著的模糊,要約半秒的靜止才會恢復。公平的說,這點模糊非常輕微,但由於《戰爭雷霆》的遊戲性,就使得敵人完全與背景糊在了一起,難以發現。小編只能猜測,或許網速不達標是背後的因素,但如果將 1080p 降至 720p 的話,在畫質上卻更是弊大於利了。

由於 GeForce Now 是在雲端執行遊戲,並且串流輸出到客戶端,實際上只要將串流進來的影像截留起來,就能自動做成回顧影片了。GeForce Now 的 app 就內建有這樣的功能,除了可以用按鍵組合開啟錄影之外,也可以持續保留由當下向前推算一定秒數的影片,或甚至在遊戲內事件發生(例如擊殺)時,自動留下之前一定秒數的畫面。這些應該都有助於玩家保留並分享遊戲中的精彩畫面吧。此外,GeForce Now 還提供了濾鏡套用的選項,讓你直接套用黑白、水彩、景深等多樣的濾鏡效果,效果也可以相互重疊。

GeForce Now TW
GeForce Now TW

第二個測試的遊戲,是模擬遊戲《大都會:天際》(Cities: Skylines)。《大都會:天際》擁有著大把的 DLC 與 Steam 工作坊模組,小編也有著自己的一套愛用的建築和地圖。不過,在 GeForce Now 當中載入的《大都會:天際》,似乎是個事先製作好的映像檔,雖然有所有付費購買的 DLC,但工作坊模組並未隨之載入。對於像《大都會:天際》這樣極為倚重工作坊模組的遊戲來說,是個不小的損失。然而有趣的是,《大都會:天際》當中存檔的遊戲,在關閉 GeForce Now 之後並不會消失,下次啟動後還存在,因此似乎 GeForce Now 還是會針對各別的用戶有獨立的儲存空間的樣子。

GeForce Now TW
GeForce Now TW

在知道這點後,小編第三個測試的遊戲是《異星工廠》(Factorio)。和《大都會:天際》不同,《異星工廠》的 mod 是直接在遊戲內載入並安裝,所以一如所料地,在重新啟動後之前安裝的 mod 都還存在,並未消失。因此大致上可以說如果遊戲是有內建的 mod 管理系統的話,有不小的機會可以在遊戲內使用 mod,但如果是工作坊的 mod,或甚至是有其他 mod 管理器的遊戲(例如《戰艦世界》),那大概就無法了。

在連假期間,小編也有前往宜蘭的鄉下探訪親友,並且順便在當地進行測試。延遲只有 8ms 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頻寬是勉強達標的 15Mbps。在這最低限度的速度下,GeForce Now 基本上只要是畫面變換有點快的遊戲,都有嚴重的卡頓,而就算是畫面相對靜態的遊戲(例如戰略遊戲),還是有一定的機率會卡住或甚至斷線。GeForce Now 之類的串流遊戲服務強調即時性,因此無法利用緩存等辦法來舒緩網速不均的問題,因此對於網速穩定要求是額外地高。網速就算是勉強達標的朋友,可能也都不適合使用 GeForce Now 了。

最後,是用 Android 手機試用。小編用的是 Pixel 4 XL,透過中華電信的行動網路連線有約 34Mbps 的速度與 38ms 的延遲,這比 PC 要高上一點,但完全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比較麻煩的問題,是絕大部份 GeForce Now 上面的遊戲,都不會為了手機的操作方式,特別設計介面。這意味著以滑鼠為主的遊戲大多介面元素太小,很難精準地點選;而以手把為主的遊戲則雖然可以用 GeForce Now 提供的虛擬手把介面,但它是 overlay 在遊戲畫面上,難免會遮擋到畫面。小編的感覺是手機版的 GeForce Now 僅適用以手把遊玩的遊戲,而且必需要加購硬體的手把配件才行,對於攜帶式的遊戲體驗來說,是個不小的額外負擔吧。

GeForce Now 適合我嗎?

對於可能對 GeForce Now 感興趣的玩家客群,這裡小編進行一點簡單的分析與想法:

PC 桌機玩家 —— PC 桌機玩家照道理是最用不到 GeForce Now 服務的族群,畢竟都有一台桌機擺在那邊了。但如果是網速快,同時不想,或不能購入較好的顯卡的話,GeForce Now 倒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每個月 NT$300 等於一年 NT$3600,可以持續享受約略等同於中階顯卡(1080p)的畫質,且只要支援的遊戲,幀數都有一定的保障,其實成本和持續替換顯卡比較起來,或許還低上一點也說不定。要說缺點的話,就是它的遊戲庫相對受限,僅有 GeForce Now 支援的遊戲才能遊玩。遊戲庫未來是會擴增還是縮減目前還並不好說,畢竟之前 GeForce Now 才有過一大波的遊戲出走潮呢。

PC 筆電玩家 —— 相對於桌機,Ultrabook 之類沒有獨顯的筆電由 GeForce Now 的獲益又更大了。GeForce Now 不僅可以讓一般筆電搖身一變成為遊戲筆電,而且還保有著 PC 的操作體驗。對於因為各種理由不準備買桌機,但又想要有一定遊戲體驗的人來說,GeForce Now 應該是蠻容易推薦的解決方案。

Mac 玩家 —— Mac 平台向來以遊戲稀少出名,而且 Mac 的硬體也鮮少有專門為遊戲而準備的,就算有獨顯的機種,也大多是以專業工作者為訴求。從這點來說,GeForce Now 可以說是同時解決了 Mac 平台遊戲少和硬體不夠力的問題,可以說是個非常契合 Mac 平台的方案,與 PC 筆電同為最推薦使用 GeForce Now 的平台。

手機玩家 —— 要如何評價在手機遊玩 GeForce Now 的體驗,小編是相當地掙扎。就個人來說,由於偏好的遊戲類型和手機本身都不適合 GeForce Now,因此手機上的體驗差強人意,但如果是擁有外接的手把套件,並且遊戲以手把操作為主的遊戲的話,或許 GeForce Now 可以是個不錯的行動遊戲方案。但根本上來說,手機的小螢幕意味著介面元素要放到相當大才能看清楚,如果不是專門為了手機設計的遊戲的話,玩起來眼睛就難免比較吃力了。

結語

在測試當中,小編最擔心的就是頻寬與延遲問題,畢竟無論是家中的網路還是手機,都不是使用台哥大體系的網路服務。所幸的是,雖然實測網速並未達到 GeForce Now 推薦的標準,但實際上玩起來畫質、延遲都完全可以接受,有時甚至會忘了自己不是在用電腦本身的顯卡在遊戲。

已經申辦台哥大 5G,且平常使用的機器以 Windows 筆電或 Mac 桌機/筆電為主的玩家,小編是強烈推薦可以體驗一下 GeForce Now 服務,說不定能拓展另一種不一樣的遊戲方案;至於沒有申辦的玩家的話,就只能由官網上尋找看看有沒有合適的邀請碼贈送方案,不然就只能等它離開公測,正式上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