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升溫 iBond應該持有還是沽出?

全城熱爆的第8期iBond(SEHK: 4246)於6月24日上市,無論申請人數及申請總額都創本港發行iBond以來的紀錄,即使發行總額加碼至200億元,但因認購反應踴躍,以致最高分配手數只有3手債券,iBond持有人應該沽出套現還是持有至到期日?

更多內容新iBond吸引力增 六大重點要留意

縱觀第1至7期iBond的首日回報越來越低,去年的第7期iBond(SEHK: 4239)的首日回報最少,只有2.75%,最高是2011年的首期iBond首日回報達到6.7%,而平均息率也是一年比一年低。

這是因為iBond的派息與香港通脹掛鈎,息率會隨著通脹率而升跌。2011年本港通脹高企,通脹率達到5.3%,其後通脹率漸降,往後的iBond平均息率也因而逐期下降。

第7期iBond的首日回報最低,原因是當時本港乍現通縮。目前,本港雖已回復至通脹,但通脹率不足1%,低於保證利率,第7期iBond於今年5月第一次派息,為保證息率回報2厘,因此平均息率也是第1至7期iBond的最低者。

息率或可高於保證利率

疫情令全球央行積極「放水」,資產價格和物價亦上升,經濟師預測今年第3季及第4季通脹率介乎2.5至3.9%;今年全年1.7至1.8%;明年上升至2.2至2.3%。

第8期iBond年期3年,保證息率為2厘,每半年派息一次,以每手1萬元計算,一年穩袋約200元利息,持有至到期保證可收息約600元。不過,在通脹趨升的環境下,這批iBond的派息息率有機會高於2厘的保證利率,並且3年的派息會呈先低後高,持至到期日的利息總額很可能超過600元,這令持有iBond的吸引力提升。

至於沽出iBond的回報會否優於持有? 首先看看第1期至7期iBond的往績。首6期iBond上市首日價格較高,但第7期iBond一反常態,2020年11月17日首日掛牌收市報102.75元,今年3月23日曾經升至104.95元,升幅4.95%。現時徘徊於103元附近。

接近4%回報可食餬

第7期iBond首日掛牌表現遜色,原因是當時通縮乍現,市場預期首年息率會是2厘的保證利率。然而,今年通脹重現,4月通脹率0.7%,5月為1%,所以第8期iBond認購反應踴躍皆因通脹預期升溫。

由此可見,第8期iBond在6月24日掛牌後,價格有機會見103至104元,即每手賺300至400元。況且下半年通脹可望高於2%,換言之,iBond今年底的派息息率可望高於2%,在此情況下,沽出第8期iBond的回報接近104元,才算是吸引。

期數

派息金額(元)

平均息率(%)

首日回報(%)

2020年

99.73*

2*

2.75

2016年

617.16

2.06

3.35

2015年

623.01

2.08

5.5

2014年

856.96

2.85

5.15

2013年

1144.33

3.81

3.15

2012年

1243.45

4.15

5

2011年

1358.16

4.52

6.7

備註: *5月17日派發第一次利息。

沽出套現後如何部署

過往發行的iBond派息一年比年減少,首兩批平均年利率逾4厘,第5至7期則降至2厘附近,稍高於保證息率。第8期iBond上市後,毋需急於首日沽出,可待升至104元附近沽出套現,然後換馬至其他投資工具,例如年滿60歲者可考慮換馬至銀色債券,因保證利率達3.5厘,適合低風險投資者。至於60歲以下的低風險投資者,可考慮買入房託基金(REIT)或高息基建股。

相關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