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山竹」考驗 「亂石」助擋巨浪

防坡工程面對「山竹」颱風的吹襲,依然無損。

【星島日報報道】中聯辦早前邀請傳媒參觀港珠澳大橋,超強颱風「山竹」來襲後,大橋沒有受損,人工島弱波石依然呈散亂狀態,大橋管理局認為設計有效抵擋強風,並已通過「山竹」的考驗。管理局人員表示,大橋設有梁外及梁內檢測車、百多部抽濕機等,確保大橋保持合適的濕度範圍,亦可在工程人員監測下正常運作,保證大橋達到「可檢可維」,維持一百二十年的壽命。 上月二十一日,中聯辦邀請傳媒由香港乘坐船隻到珠海試坐港珠澳大橋,當時為超強颱風「山竹」減弱後第五天。現場所見,大橋收費站、大橋主體工程及香港口岸人工島均未見有損毀。大橋管理局副局長余烈表示,「山竹」侵襲後,大橋均未受大範圍損傷,相信弱波石散亂的設計有助防浪。他又稱,人工島上設有四個泵房,即使大浪拍上島,亦可即時排走海水避免淹浸。 大橋內設有一百三十八部抽濕機,維持濕度達百分之四十至五十。至於維修大橋則有賴二十八部梁外及三十四部梁內檢測車,和九部藏於航道塔的升降機,運送工程人員到不同位置維修及檢查。大橋管理局工程管理部部長李江指,以上設施都只是確保大橋運作正常。他指大橋工程規模在國內沒有先例,海外亦只有少數情況,是工程最大的挑戰。李江補充,工程人員保育方面工作亦十分突出,設立了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工程至今沒有發現中華白海豚傷亡事故。 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及靠近珠海的九洲航道橋,分別十分接近香港及澳門國際機場,故施工前後均須遵守航空高度管制,九洲航道橋最高位置跟高度限制更只差兩米,參觀當天不斷有飛機經過。大橋只有三個位置供船隻經過,分別為九洲航道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及青州航道橋。李江稱,三個位置已有航道塔提示船隻經過,晚上則以航道塔的燈光作指示。 大橋設有香港段,與內地段接連的地下有劃界分明,香港段已有港式路牌「港珠澳大橋香港連接路」及香港亞洲國際都會「飛龍」標誌。余烈曾表示,大橋通車後香港至澳門或珠海車程只須半小時。本報參觀當天實測,不計算六點七公里的香港段,從香港口岸人工島出發不停車至珠海,約花二十四分鐘。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