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未明 75%展商擬轉至外地策展 議員憂港失「江湖地位」

【on.cc東網專訊】本港疫情未明,港府嚴守「清零」原則,未有放寬隔離措施,令依靠海外參展商的展覽業陷入水深火熱,有業界代表今(21日)表示,展覽業已冰封多時,現時舉辦的展覽以本地客為主,業界考慮遷移舉辦地點到海外國家,亦有行家面臨倒閉,期望政府可再度延長資助計劃半年至明年12月。

展覽業界主辦商張瑞貴表示,以往本港舉辦10多個國際大型貿易展,包括珠寶、鐘錶、玩具,主要面向海外市場。以往貿易展在2019年,即疫情前為本港帶來580億港元收益,但去年2月起多達136個展覽延期或取消。業界即使出招,推免費酒店、機票吸引海外商家,仍難有吸引力。

張又指,大型展覽一般要8至9個月籌備,但港府仍未有清晰開關路線圖,如今年仍未能舉辦大型展覽,將有40%至50%機構倒閉。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在6月進行調查,發現75%的行家打算把國際活動遷移至其他國家,並籌謀在新加坡,歐洲等隔離措施稍鬆的地方舉辦,惟對5,000多個中小企難有幫助。「防疫抗疫基金」下其中6.2億港元的「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用作資助主辦機構在會議及亞洲博覽館舉辦的展覽場租,不少大型展覽將在10月舉行,張期望計劃延長至少半年至明年12月31日。

立會工商事務委員會討論相關事宜時,亦有多名議員表達類似意見,議員盧偉國指近日舉行的展覽,只開放予本地消費者,「塘水滾塘魚」下難助業界。議員姚思榮亦指,若經濟未復甦,主辦商選擇到內地辦展,香港只會失去其「江湖地位」。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承認,疫情下200多場展覽需要延期、取消或在網上舉行,但由於香港嚴守「清零」原則,故傾向優先與內地通關。過去有四成參展商來自內地,而其他舉辦國際展覽者,則要考慮變通,或可透過參與本地展覽來分一杯羹。陳又指,過去兩個月會展經已舉辦25場展覽,今年餘下仍有40場,明年上半年亦已有70場展覽,亦已免卻參展商全部租金,或要求主辦商提供增值服務,間接減少延長「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的必要性。

政府在「防疫抗疫基金」下設立總額達10.2億港元的計劃,一部分在去年10月3日推出,向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和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辦的展覽和國際會議的主辦機構提供百分百的場租資助;另一部分由去年11月30日開始,資助所有參與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的展覽的參展商和主要會議的參加者50%的費用。計劃曾由今年12月截止,延長至明年6月。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