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一成受訪高小生 日花三小時打機

港大心理學系教授鄭思雅稱,學童常見打機成癮特徵,包括連自己也感到花在打機的時間過多、經常想着要玩電子遊戲。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學童沉迷電子遊戲,平均每十人有一人上癮或有風險。有調查指,高小生每周平均花逾八小時打機。男童更為沉迷,近一成四平均日花逾三小時打機,四成二更有接觸含暴力成分的遊戲。有學者稱,遊戲畫面潛移默化入腦,或令玩家暴躁及模仿行為。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轄下的「社會及健康心理學實驗室」,今年三至五月調查逾二千名、來自八所學校的小四至小六生,發現學童每周平均花逾八小時打機,包括電腦、手機、掌上遊戲機等。男女童打機時間差距甚大,女童每周花近六小時,男童則逾十一小時,更有近一成四男童日花逾三小時打機。 港大識別出有一成學生打機成癮或有風險,港大心理學系教授、項目負責人鄭思雅稱,打機成癮者對打機以外的事不感興趣,不打機會心情轉差,長遠影響健康如視力、睡眠質素等,沉迷虛擬世界削弱他們現實中的社交能力。 市面不少遊戲主題含血腥、暴力成分,調查發現,四成二男童有接觸暴力電子遊戲,包括打架、傷人或謀殺題材。鄭思雅稱,學童玩暴力遊戲,或會變得暴躁,畫面亦在腦海潛移默化,模仿打人動作。鄭又指,朋輩壓力亦促使學童打機,因遊戲設定要求玩家三五成群玩,不參與可能會被排擠。 在觀塘一所小學任教的方主任稱,情況最嚴重的一名學童,日花逾十小時、不眠不休地打機,以致荒廢學業,經常遲到缺課。方稱,沉迷打機的學生,腦海不斷浮現遊戲畫面,上課時會無故尖叫,情緒不受控,臉上長期伴隨黑眼圈,她又曾目睹初小生,不自覺地重複做揮拳動作。她表示,時下學生為逃避讀書而投入打機,「有家長收起智能手機,改給舊式手機,但他們連玩貪食蛇遊戲都可玩數小時。」方又觀察到,新一代家長同樣是機不離手,未能為子女樹立好榜樣。 鄭思雅稱,非一刀切不准學童打機,強調適量打機有其好處,如可訓練群體合作、策略應變等,但要避免成癮,家長可協定子女打機時間,如每日不多於兩小時等。她認為,學童打機情況令人憂慮,建議教育局將打機成癮納入「健康校園政策」,輔導及支援有需要的學童。團隊獲優質教育基金贊助,推行「愛.關機」小學生打機成癮預防計畫,又設網站提供預防技巧及資源配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