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65工時公院醫生 14%手術中「瞌眼瞓」

梁家騮(右)委託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進行調查。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由中文大學進行的「超時工作及通宵候召對公立醫院醫生影響」研究,發現本港公院醫生平均每周工作六十一小時;而在每周工作逾六十五小時的醫生中,分別各有一成四人表示於過去一年內,曾於診治病人及手術中「瞌眼瞓」,這班醫生發生醫療失誤的比率,亦較每周工作少於五十小時的醫生大增七成五。委託中大研究的立法會議員梁家騮促政府為醫生標準工時立法,規定醫管局要為醫生超時補水,從而使管理層改善效率減低醫生工時。 由中大進行的「超時工作及通宵候召對公立醫院醫生影響」研究,發現本港公院醫生平均每周工作六十一小時;而在每周工作逾六十五小時的醫生中,分別各有一成四人表示於過去一年內,曾於診治病人及手術中「瞌眼瞓」,這班醫生發生醫療失誤的比率,亦較每周工作少於五十小時的醫生大增七成五。委託中大研究的立法會議員梁家騮促政府為醫生標準工時立法,規定醫管局要為醫生超時補水,從而使管理層改善效率減低醫生工時。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委託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於二○一二至一四年間,進行「超時工作及通宵候召(On Call)對公立醫院醫生影響」的研究。研究向全港公立醫院醫生發出網上問卷,從六百份問卷回覆中發現,公院醫生平均每周工作六十一小時;而三成七的駐院醫生每周工作逾六十五小時;多於三分之一的醫生於工作天平均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研究項目負責人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榮潤國教授指,工時愈長的醫生,受到睡眠不足的影響愈嚴重。 每周工作逾六十五小時的醫生中,有一成四人曾於過去一年內在手術中打瞌睡,三成六人更曾發生醫療失誤,這比率較每周工作少於五十小時的醫生大增六成六,發生交通事故的比率亦高一倍。梁家騮說他自己亦曾在公院通宵做手術再值班一整天後,駕駛時打瞌睡,醒來時方發現自己駛在中間綫上;他亦遇過在手術其間,身旁的醫生睡着了的驚險事件。 研究另一部分亦為四十一名前綫公院醫生進行睡眠及精神測試,發現醫生在通宵候召後平均只有四小時睡眠時間,睡眠效率亦較差;在候召工作後,於測試中集中力和反應速度減一成。 梁家騮認為,是次研究結果揭示公院醫生現時過長工對其表現的負面影響。「過去半世紀醫生人數一路上升,但始終無法改變醫生工時過長的現實,因醫生的光環被濫用,工作量不斷倍增,問題核心是沒有明文規定醫生的工時」。 梁家騮認為,推行醫生標準工時比增加人手更緊急,使醫管局管理層有誘因改善效率,避免不必要地增加醫生工時,同時使超時工作的醫生獲得合理補償,以及保障醫生與病人安全。梁家騮認同,法例可存在彈性,如跟隨歐盟做法規定最高工時,但容許以數個月的工時平均數計算。 前綫醫生聯盟主席蕭旭亮認為,現時公院的人手問題較三、四年前改善,但進度緩慢。蕭旭亮指,部分公院醫生的合約列明每周工作時數為四十四小時,若每月超時工作四晚就會獲定額三千五百元津貼,但事實上超額的工作遠超補償。蕭旭亮促醫管局計算公院服務需要的醫生數量,以作長遠的人手規劃,亦應以四十四小時為起點,與業界討論實施最高工時。 醫管局表示,於二○○六年成立了「醫生工時策導委員會」,目標是把公院醫生每周的工時減至六十五小時以下,而每周平均工作超過六十五小時的醫生所佔百分比,由○六年約百分之十八下降至二○一三/一四年度約百分之四點六,但局方無回覆是否支持實施最高工時,食衞局亦未有就議題作出額外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