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掛紅雨捱批 環球天文台常惹不滿

【經濟日報專訊】天文台昨晨9時15分方掛起紅色暴雨警告,大批市民批評慢半拍,大概是非戰之罪,受技術、資金所限的環球天文部門其實全是輿情箭靶。 網民總愛以天文台從屬商經局為由,質疑它懸掛暴雨、熱帶氣旋警告時每每從緊,惟過去逾70年它一直隸屬經濟決策局,架構也非環球孤例,至少英國、美國皆然。 天文台昨天早於電台提醒會有大雨,須注意天氣變化,更於7時50分向葵青及深水埗區發出「局部地區大雨報告」,最受災地區的居民應有適當預警。 市民滿意度 與客觀表現差距大 政府高級科學主科黃永德解釋,夏天雨勢多變,雨區的移動、方向等皆難以精細預測。新加坡氣象服務想必深有同感,專頁指熱帶天氣預測難,充滿不完美、不準確、困難、低技術等字眼,年報的數據總是巨細無遺,卻絕口不提準確和滿意度。 隨着科技發達,天文台近年準繩度略有提升,港人滿意度卻總徘徊7.6至8分之間,未知是否互聯網興起令資訊更流通發達,公眾主標準拿緊了?船長及航空公司的日常工作跟天氣息息相關,兩個組別過去4年皆認為天文台有96%至100%機會準確,比客觀89%至92%準繩度還高;普羅大眾去年主觀數字卻僅得74%,跟真實表現有歷來最大的15個百分點差距。 心理學家指人總特別牢記負面資訊,天文台亦認為市民的準確度評價,主要靠回想風暴、寒潮等極端天氣襲港前的預測,很難回憶「天氣無特別變化」時的表現。 按照世界氣象組織(WMO),英國氣象局無論表現及準繩度均屬全球前列,連新加坡都曾斥巨資引入其技術。 但獨立民調顯示,過去10年一直有6至7成人僅認為它「一般準確」,現43%只「略為相信」它。當局2014年曾希望斥資引入超級電腦,卻被《每日電訊報》怒斥「拿數以百萬(鎊)給氣象局繼續弄錯(預測)」,援引的盡是負面例子。 英國人自認天氣預測不濟,美國卻吹捧歐洲。NBC環球集團天氣預報員Doug Kammerer以「頂尖」來形容大西洋彼岸的技術,認為美國當地氣象學的頂尖器材、資金不足,「只是偶然準確」,要是兩個模型的資料有衝突,常更取信歐洲。 倘美削資 影響環球天氣研究 只是,總統特朗普揚言要大幅削減跟蹤及分析氣候的聯邦機構之預算,恐影響當地專責估算國際氣候風險的研究員之工作,也勢減少各地天文台從業員分享到的資訊,本港天文台台長岑智明也警告,非常憂慮天氣及災難的監控。 去年1月本港氣温急跌,正是緣於北極極渦南下,顯然不是天文台一己器材能處理,還需要全國、歐亞大陸的觀測數據配合。當今極端天氣愈益廣見,若果美國削資,到頭來挫弱本地特長的9天天氣預報工作,天文台就更是無辜了。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