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藥到病除:改變服藥依從性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於2017年12月成立,就精神健康政策向政府提供意見,因此2022年施政報告提及將會增加醫管局註冊護士(精神科)及個案經理人手。有關精神分裂患者的照顧,現時都傾向採用外國常用的模式,社區照顧而非住院照料,亦因而需要更多精神科護士及個案經理到患者家中探訪。

但一位醫護人員進入社區,到患者家居探訪提供服務,並非易事,需要有相當社會經驗才勝任這份工作。精神病不同於其他疾病,可以透過檢查、抽血就能洞察病情。資深的精神科護士會更懂得跟患者家屬交談,更能明白患者及其照顧者的處境,除了聘用新人更應挽留具經驗的人手。精神分裂症的復原之路漫長,家屬和醫護人員的協助,以及適時的治療對病情控制同樣重要。

在公營精神科門診方面亦應更具彈性,現時若患者遲到30分鐘,就要再排期,等兩個月才可見醫生,期間就只會提供藥物。公營醫療以為提供藥物就等如完成責任,但精神分裂患者的不依從服藥達44%,提供了藥物是否就提供了服務,減少患者復發的嗎?地區康健中心的藥劑師可否向精神分裂患者或其照顧者解釋服用的藥物,從而提升患者服藥的依從性?

最後精神健康服務的公共開支從2004年佔本地生產總值約 2.5%,減少至2020年0.17%。政府應調撥更多資源以改善精神科服務,包括加強醫社合作等計劃。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 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