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頻出招 提早防範樓市泡沫

經濟日報專訊】金管局連續兩星期出招遏抑樓市,昨推三招收緊按揭;但由於造成本港樓市高企的基本因素沒變,市場初步認為新辣招不辣,相信對樓市影響不大,最多起提早防範出現樓市泡沫之效。 投資者海外客 資金厚無懼辣 新辣招規定,對非首置投資者的按揭成數上限下調一成,對海外買家的供款入息比率上限下調一成。但這兩批人都屬資金充裕人士,前者和後者向銀行借貸,分別只佔新造按揭比例20%和2%,故辣招對他們影響不大。 另一招是針對銀行爭奪按揭生意,不斷減H按息而來,要求銀行對新造按揭貸款風險權重下限提高至25%,令銀行能做的按揭生意減少,為樓市降溫。這招相信效用亦有限,一來本地銀行資本充足比率高,二來因美國量寬而湧港的1,300億美元仍在港,水浸情況不變,資金成本向上的機會暫不大。 金管局上周才要求銀行收緊對地產發展商的建築貸款,試圖收緊對發展商的借貸水喉,令他們不能向新盤買家提供高成數按揭。金管局頻頻出招,無非是提醒銀行不要再借貸太多,成了推高樓價的助燃劑。 事實上,新辣招對遏抑樓價作用不大,因樓市供求失衡癥結未改。樓價不斷創新高,問題根本是缺地,前任政府停建居屋,私樓供應無法滿足市民置業的剛需,加上環球超低息環境,資金極需尋出路,投資物業成了不二之選。中資為分散風險,來港高價搶樓搶地,進一步推高樓價,令二手樓連升15周,累積升了7.2%。 這些因素疊加起來,令市民產生了愈遲買愈貴的錯覺,不惜高追入市,以致出現荃灣一房上車盤賣1,000萬元的怪現象。在樓市極端亢奮下,當人人都對高樓價習以為常時,開始接受一手盤上車價賣600萬元是便宜的事實。父母眼見子女無力買樓,不惜把自己退休用的積蓄為子女上車。 沒經歷97樓災 不懂殺傷力大 買樓是一輩子事情,現時父母燃燒僅餘的購買力,協助子女上車,是非常不健康現象。早前有銀行為爭取父親替子女置業,推出超高齡按揭,讓借款人供款到85歲,都是不健康。一旦樓市泡沫爆破,後果難料,尤其很多青年未經歷過97年樓價暴瀉後慘況,當年樓市爆破,摧毀很多業主20年青春。 本港樓價連續7年貴絕全球,市民供樓負擔比率增至66%,金管局擔心樓市泡沫,出招警告銀行小心泡沫,做好防震風險準備。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