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10新招防操縱網銀戶口詐騙
近期詐騙案有上升趨勢,金管局昨天向銀行發出通函,要求銀行新增10項新措施加強電子銀行保安,令騙徒難以操控電子銀行賬戶進行可疑交易。其中措施包括,當發現客戶賬戶有異常活動或可疑的高風險交易,可要求客戶進行突擊身份認證,確認賬戶並非由他人操作;亦要禁止同時有多個裝置登入電子銀行賬戶。
金管局助理總裁(銀行監理部)陳景宏表示,上半年本地電子銀行賬戶被操控的騙案僅錄零星個案,但留意到英國、新加坡、日本等不少海外地區的相關騙案均有增加,當中新加坡金管局(MAS)正研究推出新措施加強本地電子銀行保安,令騙徒更難向本地客戶下手。
突擊身份認證 監測異常交易
對於突擊身份認證的做法,陳景宏舉例,銀行可能要求客戶輸入一次性密碼作指紋認證,或打電話與客戶確認。對於在海外或難以接收本地短訊及來電令轉賬困難,他回應稱,新措施或有不便,但要平衡安全及保障。部分銀行的身份認證方式較單一,金管局現時要求銀行提供多種身份認證方式,冀鼓勵銀行做得更好。
此外,就可疑的高風險交易,如綁定設備後不久即進行大額資金轉賬,銀行除要求客戶雙重認證外,須多加一重認證,例如致電客戶或在應用程式內確認;銀行亦要設立動態詐騙監測機制,更全面考慮客戶以往的交易模式及數據,迅速堵截可疑交易並通知客戶。
提升客戶監控能力方面,金管局要求銀行通知客戶其賬戶的異常活動,如地點改變、新裝置綁定或登入等,亦要降低客戶跨境轉賬的預設限額。減低損失方面,銀行須有便捷機制,客戶察覺異常交易時,可透過專屬熱線或電子銀行平台即時暫停賬戶,並設立24小時渠道,讓客戶報告異常交易並獲得支援。
陳景宏提到,銀行應在明年3月底前實施新措施,不過近期金管局「出招較密」,若涉及較多系統改動而個別銀行有困難,可與金管局商討。
金管局早前推出33招提升信用卡客戶保障,並在今年底前落實全部目標。金管局助理總裁(銀行操守)區毓麟指出,措施獲銀行業界積極響應,銀行近數月已優先落實好幾項措施,當中所有發卡銀行已在信用卡綁定至新非接觸式流動支付時,新增額外認證。近月金管局收到涉及這類手法的未經授權交易投訴個案已見減少,由最高峰期3月的60宗,降至近月僅錄單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