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成歐洲難民潮導火線

阿拉伯之春成歐洲難民潮導火線

經歷債務危機的歐洲,經濟仍未復元,就要面對二戰後最嚴重的偷渡潮,聯合國估計,今年已有三十五萬北非及中東人,乘坐危險木船,經地中海偷渡往意大利等歐洲國家,遠超去年的二十八萬,而今年已有數千人因沉船事故葬身怒海。蛇頭活動最近數月越見猖獗,現時每天有數以千計的人抵達歐洲,大部分是透過土耳其進入希臘、馬其頓及塞爾維亞,再取道匈牙利這個重要中途站,前往較富裕的德國等西歐國家。匈牙利並非富裕國家,自然不願意收容大批難民,除了加強控制邊境之外,總理維克多警告如果無止境收容難民,歐洲就會完了。難民問題根源,可以追溯至美英兩國一直支持中東及北非國家的反政府人士,發動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運動。利比亞受「阿拉伯之春」影響,爆發內戰,推倒卡達菲政權。過去卡達菲同歐洲協議,力阻非洲難民湧往歐洲,他的倒台也推倒南歐的「難民屏障」,埋下今日難民危機。同様受阿拉伯之春影響的敘利亞,反對派與政府軍爆發武裝衝突,再加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崛起,在敘利亞攻城掠地,屠殺居民,目前已有超過三百萬敘利亞人,逃往黎巴嫩、土耳其、約旦等地,由於波斯灣國家袖手旁觀,敘利亞人唯有取道土耳其進入歐洲國境。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講師陳偉信說,歐美過往曾經直接軍事介入利比亞及敘利亞的戰事,結果反而令當地局勢更混亂,加劇難民潮。難民問題另一個根源,在於歐盟的都柏林協議,規定難民必須在入境歐盟的第一個成員國家,申請政治庇護,德國政府早前放寬執行都柏林協議,接收敘利亞難民,原本希望可減輕南歐國家壓力,但卻令難民潮升溫,有更多人經塞爾維亞去匈牙利,希望轉去德國,受這些國家埋怨。陳偉信說,難民問題,始終要靠歐盟領袖拿出政治決心,長遠分擔收容責任,不過在歐盟內部嚴重分歧下,前景難以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