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校園》知識豐富 增STEM常識元素

〈STEM與生活〉以色彩繽紛的表達方法,由淺入深,介紹實用的STEM例子。

【星島日報報道】新學年伊始,很多學校會安排學生訂閱報刊,希望能從小養成學生讀報習慣,關心社會、擴闊視野。《星島日報》歷史悠久,每年為中小學生提供高質素的學生報,內容除配合中小學課程外,亦配合時事新聞學習元素,本版將一連五日向讀者推介最新的學生報內容,今日率先介紹小學學生報《陽光校園》。《陽光校園》新學年引入STEM學習元素,通過每周專題,讓小朋友輕鬆學習與生活相關的實用STEM例子。 逢周一至五隨《星島日報》校園版附送的小學學生報《陽光校園》,多年來為小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內容,陪伴小孩愉快學習和成長。近年,教育局致力發展STEM(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為配合小學校本課程,《陽光校園》新學年亦針對課程需要,新增欄目〈STEM與生活〉,內容將取材自日常生活的例子,圍繞STEM四個主題解釋原理,包括「拆解薯片袋脹卜卜的主因原是氮氣」、「紅綠燈循環轉燈的運算思維」、「微波爐如何利用水分子互相摩擦瞬間加熱」等趣味實用內容,既可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亦可令他們循序漸進學習到大大小小的STEM原理,從領悟過程中,改善獨立解難能力及增強邏輯思維。 除了新增STEM元素外,本學年《陽光校園》另一特色就是豐富常識百科及文化藝術內容,兩個新欄目〈常識廊〉及〈文化館〉將首次登場,與小讀者見面,前者集中介紹古今中外歷史常識百科,如「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及印刷術」、天文地理自然現象如「各行星和彗星結構、太陽系、銀河與星系特色」、「海嘯及火山的類型及形式原因」等;〈文化館〉則推介中西文學經典、戲劇、藝術作品,例如「中國四大名著與西方的格林童話、伊索寓言」,藝術方面則介紹「中國國畫、山水畫與西洋油畫」,內容豐富,擴闊小學生的知識層面。 另外,小學生每日面對大量資訊,未必能懂得如何挑選合適的新聞閱讀,《陽光校園》的〈讀報擂台〉輯錄一周的新聞熱話及世界大事,並將每則數百字的新聞,簡要地撮寫成每篇約一百字短文,方便小學生快速閱讀,即時掌握重點,知道世界正在發生甚麼事,培養小學生從小留意時事習慣,鍛煉新聞觸覺。 為配合新高中學制通識課程,〈趣趣生活通識〉欄目預先為小學生打好通識基礎概念,由最基本的個人成長議題,如德育與公民(教導行山禮儀、外遊公德心),到較深入的環境保育(生物多樣性、全球暖化危機)、疾病與衞生等議題都有涉獵,與此同時,亦有較貼近生活的題材,如科技新知(AR和VR運用)、電子貨幣等,部分題材引用各類數據,客觀持平分析議題,並邀得專家表達意見,文末特設「思考ABC專區」,鍛煉小學生跨角度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陽光校園》底版是〈星島兒童報〉,該版為提高初小學生的讀報興趣,在設計版面上以輕鬆活潑插圖報道新聞,再按照精選新聞加以延伸,如本地新聞「新式十九座小巴正式投入服務」、兩岸新聞「九寨溝地震後景點難復原貌」,甚至國際新聞如「倫敦大笨鐘須維修四年」等。每日閱讀一篇,可擴闊小讀者的社會視野,以至世界觀,從新聞中教授生字,加強兩文三語能力,豐富辭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