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老家庭悲歌連連 無腦政府策唔掂

雙老家庭悲歌連連 無腦政府策唔掂
雙老家庭悲歌連連 無腦政府策唔掂

北角早前發生8旬夫婦雙屍悲劇,揭示本港雙老家庭缺乏支援,年邁照顧者獨力照料病患伴侶有惡化迹象。有老婦為了照顧病患老伴起居飲食,更換尿濕床單甚至數度失蹤需報警尋回,情緒及身體狀況均陷入崩潰邊緣;有患情緒病的婆婆更因照顧認知障礙症丈夫而壓力爆煲,近日不支昏迷住院,生命危在旦夕。社工建議政府放鬆照顧者津貼申請門檻,同時增加暫託服務名額;議員狠批政府欠缺大腦及數據分析,促檢視政策避免悲劇再演。

陳婆婆(化名)與年過8旬,患認知障礙症的丈夫相依為命。丈夫近年記憶日差,曾數次失蹤需要報警尋回,丈夫有時更認不得她。有長期泌尿病患的丈夫去小便次數頻密,偶爾失禁導致尿床,陳不僅替他換床單,每周帶他看中醫、到老人中心進行記憶訓練、拖着他擺檔賣舊物幫補生計等,無論出行或回家都只有她一人,日前丈夫不慎跌倒弄傷手,她亦要扶他看跌打。她坦言照顧身體日差的丈夫心力交瘁,生活拮据,即使難捱亦要撐下去。

年過六旬的黎婆婆(化名),曾因女兒過世而與丈夫分居數十年,直至近年丈夫患認知障礙症,需要24小時照顧,因而照顧丈夫。除包辦其起居飲食外,亦定期帶他到醫院覆診,惟他情緒不穩,往往因小事而令原本患情緒病的黎煩躁。雖然黎獲外展社工上門接受精神科治療舒緩情緒,惟幫助有限,黎早前更爆血管昏迷入院,她曾一度清醒,有意識時仍記掛着丈夫是否已用膳及吃藥,其後一直處於昏迷狀態,情況並不樂觀。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阮淑茵慨嘆,黎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政府近年才着手為雙老家庭提供支援,透過「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提供約2000個名額,惟相對逾10萬護老者而言是杯水車薪。不少年長照顧者由沒病變成有病,最終反成被照顧者。現時領綜援及長者津貼者不合申請有關計劃資格,阮希望政府放寬申請門檻,經濟支援對他們來說尤關重要,同時亦要增加暫託服務名額,減輕照顧者負擔。

議員容海恩直言,北角慘案反映香港存在老無所依的弊病,疫情下長者要承受更大心理壓力,憂慮自己被感染甚或傳染伴侶,而政府可能只是派錢,服務卻未必用在他們身上,批評政府欠缺大腦及數據分折,資源需平均分配,急市民所急。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指,該署提供多項協助長者措施,包括全港211間津助長者中心均為隱蔽及雙老家庭提供外展服務;41間長者地區中心轄下的長者支援服務隊亦會透過外展服務及社區網絡識別有需要的長者及護老者等。而截至今年3月底, 資助護理安老宿位平均輪候時間為19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