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經營困難 馬逢國促撥地支援

電影發展局主席馬逢國。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本港戲院被逼遷消息時有所聞,面對日益困難經營環境,電影發展局建議政府透過土地政策扶助業界,不論是政府和私人發展項目,都要預留若干比例土地興建戲院。發展局主席馬逢國直言,戲院是電影發展的根基,政府必須正視問題,「戲院全都沒了的話,電影發展局還有甚麼可以發展呢?」 本港戲院生態日趨畸形,十八區中,包括深水埗區、大埔區以及北區,戲院已經完全消失,市民若想入戲院看戲,現時必須跨區,就算是其他地區,戲院經營亦不容易,近年就先後出現不少戲院難敵貴租被逼搬遷故事。電影發展局主席馬逢國接受專訪表示,業界數年前已留意到相關問題,局方因此展開了針對戲院經營的深入研究,謀求對策。 馬逢國指出,近年本港零售業極之興旺,「意外地」扼殺了戲院業的生存空間,「現時很多戲院也與零售設施共生,雙雙設於商場內,但當零售發展特別暢旺,租金水平大大扯高,戲院則通常難以競爭,無法經營下去」。他表示,早於五六十年代,本港城市規劃政策也會特別考慮電影發展,根據社區人口數目,興建足夠戲院和座位,政策其後卻「做做下無再做」。 馬逢國形容,戲院是電影發展的根基,如果問題繼續惡化,整個行業或被拖垮,「再撥錢做作品又如何,都已沒有地方放映,戲院全都沒了的話,發展局還有甚麼可以發展呢?」他建議政府當局回復當年的城市規劃政策,視乎各區人口比例撥出土地興建戲院,「戲院不止是商業運作,亦是文化建設,就如醫療福利設施一樣」。 政府正全力發展西九文化區和啟德體育園區,其中前者更是打正旗號聚匯不同文化設施。馬逢國認為,兩區都有空間增建戲院,「政府自己的發展項目,難度應該不會太大,例如西九,除了日後活動包含電影元素,硬件上是否同樣可以配合呢?有了硬件之後,除了日常播放電影,也可激發其他動力,例如每年電影金像獎都在西九影院舉行,有了一個『主場』,這樣已經很不一樣。」 除了政府土地,電影發展局亦建議當局在日後的賣地條款中,加入興建包括戲院,以至其他文化場地的要求。馬逢國分析,有關做法並不複雜,「就如從前一些項目,政府也會要求發展商負責興建如巴士站等公共設施,並非全新事物」。他認為,問題關鍵是政府決心會有多大,「當然不設任何條款,發展商就可盡用土地,庫房收入一定最多,這要看看政府願意放棄多少土地收益,只為更好推動文化發展」。 除了規劃政策,馬逢國又指,電影發展局未來亦會研究如何加強扶助業界新人,「所有行業都需要新血,等到發現無人接班時才開始做工夫,已經太遲,亦追不及」。他舉例指,電影發展局前年推出「劇情電影計畫」,透過比賽選拔新秀,資助他們拍攝其首部劇情電影,有關計畫已近尾聲,局方將會從速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