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球王比利》父母鼓勵圓足球夢

《球王比利:傳奇的誕生》重現貧民窟出身的比利成為球王之路。

【星島日報報道】每個年輕人總有夢想,有時甚至看似異想天開,對父母來說,總會為子女的前途及生計感到擔憂,對應否支持他們追夢而躊躇。Elsie早前就欣賞了講述傳奇球星比童年的新上映電影《球王比利:傳奇的誕生》的優先場,電影重現出身貧民窟的比利,最初礙於家境無法加入球會受訓,父母更希望他「腳踏實地」留在家鄉工作,到最後改為鼓勵他實踐夢想,帶領巴西奪得世界盃的過程,相信會為父母帶來不少啟發。 比利在職業球員生涯入球超過七百球,更是世界上唯一一位三奪世界盃的球員。雖然被譽為「球王」,其實原名Edson Arantes do Nascimento的比利,出身寒微,成長於巴西貧民窟。而《球王比利:一個傳奇的誕生》就刻劃了他的童年生活,直至以十七歲之齡為巴西奪得第一次世界盃為止。 電影中的比利從小熱愛足球,即使因負擔不起真的足球,只能以襪子、衣服裹成球狀,把貧民窟的狹窄小巷當作球場,還是與玩伴踢得暢快。但每次踢球總會捱罵,因他本應在課餘時間當擦鞋工,幫補家計,故只能偷偷溜去踢球。 比利自學而成的足球技術加上無比天分,竟然在比賽上擊敗富家子弟組成的足球隊,而被球會的球探發掘,更提出帶他參與集訓。可惜比利的父母決定拒絕球探,甚至讓兒子跟隨擔任清潔工的父親一起工作,希望他對足球死心。 Elsie對戲中比利父母做出這個決定特別深刻,因除了家境貧困,拒絕讓比利成為球員的原因更加複雜。原來比利的父親也曾是足球員,加入球隊參加過大型比賽。但競爭激烈的足球世界,讓比利的爸爸明白到天外有天,自己的天分並不足以成為偉大球員之餘,更因傷患而被逼退役,最後只能黯然回到家鄉當上清潔工人。 相信不少父母也如比利父母一樣,一方面為兒子的熱情及天分而自豪,但在現實與不確定的前途之間掙扎時,似乎又希望子女專注讀書,找一份穩定工作,比追尋未必成功的夢想來得安心,對未來也更有保障。 雖然比利默默接受安排,耐心學習清潔工作,但同時顯得悶悶不樂,甚至有意避開任何有關足球的事物。而他的父母,特別是同樣熱愛足球的爸爸,愈來愈能夠代入兒子的角度,開始私下鼓勵比利自行練習,令他重現笑容,甚至感染了最反對他踢球的媽媽,決定不再阻撓,甚至花盡積蓄協助兒子追求理想。 除了父母從反對到欣賞兒子,電影最感人之處還有當比利離開家鄉,加入球隊集訓,卻不適應嚴格的訓練,遇上挫折後更質疑個人能力不足,打算放棄足球夢。反而是父母鼓勵他堅持下去。畢竟比利當時只有十多歲,是球隊最年輕的成員,面對的壓力更比一般足球員大,但父母一句「這是我們做過最好的決定」,是比利最終在球場有精采發揮的動力。Elsie相信,其實年輕人追求理想時,面對的不安及壓力並不小,如父母願意與子女一起承擔和面對後果,表現出對子女的信心,有助掃除他們的自我質疑,才會全力以赴,把握機會。 除了父母對比利的支持,電影中另一個特別的主題,就是以比利代表的巴西足球風格「戰格」(Ginga),引伸出「忠於自我」的含意,甚至反思文化差異。因為巴西失落一九五○年的世界盃,讓包括巴西人在內的不少球迷、球員、教練都認為融合巴西戰舞,源自奴隸逃入叢林求生的武術的傳統「戰格」踢法,過分原始落後。只有完全摒棄這種風格,引入歐洲系統性的足球訓練,巴西足球才可進入世界舞台,重奪獎盃。 偏偏比利最擅長的正是「戰格」踢法,故加入球隊後受到極大掣肘,努力學習更「正確」的踢法卻力不從心。相信許多父母也對子女有不少期望,但亦不妨多留意小孩的獨特之處,引導他向合適的方向,而不一定跟從大部分人心目中「正確」的道路。 正如發掘比利的球探一再提醒他,「踢得不像其他人又有甚麼關係?讓大家看到真正的你可做到甚麼!」令比利摸索出與別不同的足球技巧,同時抵抗着周邊要求他改變的壓力,最終在一九五八年以「戰格」踢法射入兩球,贏得世界盃並成為最年輕入球球員。 除了比利成長的歷程,電影還重現了許多他精湛的球技,相信熱愛足球的小朋友也會如Elsie的細仔一樣看得興奮。球王比利真人也有在電影中客串,雖然只有短短數秒,但大家亦不妨花點眼力留意一下。另外,提提大家《球王比利:傳奇的誕生》將於明天(九月二十二日)正式公映。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