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推電動車 莫三心兩意

【經濟日報專訊】港府時下正透過寬免首次登記稅鼓勵市民使用電動車,惟去年削減寬免額取得反效果令人失望,今年即將推出的財政預算案更應注重提供換車誘因。 德國聯邦最高行政法院昨日宣布,正研究在斯圖加特和杜塞爾多夫兩個城市禁止污染超標的柴油汽車上路,因全國去年有70個城市空氣中二氧化氮含量超出歐盟標準,當中逾7成來自柴油車。柴油汽車更可釋放引起多種呼吸道疾病的一氧化氮,歐盟多個成員國已計劃在2025至2040年間,全面以電動車取代汽車。 除歐盟外,印度政府去年表示希望所有在當地售賣的汽車在2030年全部電動,中國工業部去年也表示有意全面取締柴油及汽油車。傳統燃油汽車亦在業界面臨鎖聲匿迹,保時捷前日宣布停產所有柴油車,富豪汽車明年起停產所燃油車,專注發展電動及混能車。 港政策倒退 促增配套補貼優惠 本港面對電動車日盛、燃油車日衰的國際大環境,在推動上卻不足,最明顯缺乏配套措施,去年4月有10,588輛已登記電動車,6年間上升152倍,惟申訴專員公署亦發現同期的公眾充電器數量增幅少於一倍。 港府去年財政預算案大幅削減電動私家車的的首次登記稅寬免至97,500元為上限,被香港電動車協會及Tesla公司一致批評政策倒退,令市民轉而購買較便宜的燃油汽車,可能導致10年來的前功盡棄。 歐盟有意一步到位取締柴油車,本港或毋須仿效,但港府要避免政策重蹈覆轍,今年預算案可參考外國提供經濟誘因鼓勵市民轉用電動車。以稅項為例,德國豁免2011年至2020年間登記的純電動車長達10年的所有權稅(ownership tax),荷蘭及挪威更全面豁免購買電動車的購置稅。 本港乃至外國政府均有資助柴油車主換購電動車,但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表示港府過去忽略私家車,抵銷政策成效,應該注重減少私家車增長率。英國Plug-In Car Grant計劃則覆蓋換購私家車35%的成本,當地政府強調此舉有效使得買電動私家車比新的燃油車更划算。 理工大學電力電子研究中心總監鄭家偉教授指,外國政府除提供財政補貼,亦會以政策配合,例如專門為電動車設立泊車位,甚至免費泊車及減免道路使用費(相當於本港駕駛牌照費)等。以挪威為例,每年向柴油車徵收3,290克朗路稅,但只向純電動車及混能車徵收455克朗。港府有意推行電動車,但有關財政方案必須與方針保持一致,方能讓市民安心轉用電動車。 (請【按此】瀏覽更多財政預算案相關文章)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