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繳式消費投訴料續增

疫情下更多市民於網上購物。
疫情下更多市民於網上購物。

【本報訊】消費者委員會去年接獲逾3萬宗投訴,較前年上升26%,是自2015年以來最高,當中有關防疫及日用品的投訴佔4,000多宗。消委會昨指出,疫情帶動「宅經濟」,更多市民網上購物,提醒市民特別在社交平台網購時,切勿掉以輕心,因該等交易多屬買賣雙方的私人交易,既無單據又無交易紀錄,若出現爭議會難以追討。

消委會去年共接獲30,935宗消費投訴,與醫療用品有關的投訴增幅最多,此等投訴當中約95%與口罩相關。該會認為主要由於去年疫情初期口罩供應緊張、出現延遲送貨等問題。另一類較多的投訴則與旅遊相關,相信主要受疫情影響,令機票等需要取消。

消委會呼籲謹慎思考

消委會主席林定國昨在電台節目上指,有心理準備於農曆新年後的消費爭議及投訴會增加,特別是預繳式消費。他指若當中涉及金額大,市民付款後商店倒閉,就會投訴無門。他明言消費者在法律上雖有權益,但實際上可追討的機會微乎其微,又擔心市民在疫情後,會有報復式消費,呼籲市民要冷靜及謹慎思考。

總幹事黃鳳嫺舉例指出,現時有不少市民於網上購買新鮮食物等食材,但過程中可能發現貨品不齊、賣方拆單送貨、更改送貨時間及貨品損壞等問題。她提醒若發現貨物有問題,最好即時影相做證,以及通知賣家的客戶服務人員。如果拖得太久才處理,可能無法追討。

此外,就政府針對美容和健身服務訂立強制性冷靜期立法進展,林指政府已完成相關公眾諮詢,但由於近年社會事件及疫情影響,令立法工作停下。他指目前社會環境未必是最適合的討論時機,希望在社會環境回復正常時,可完成相關立法工作,為消費者提供應有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