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傳統|全球加息潮 開打逆向貨幣戰?學者:為遏通脹非「開戰」 惟強美元衝擊多國

受疫情及供應鏈問題影響,全球通脹肆虐,顛覆了傳統貨幣戰爭定義,多國央行不再如以往般追求貨幣貶值,以刺激出口及經濟,取而代之則是全球爆發加息潮。大行高盛更形容:一場「逆向貨幣戰」(reverse currency wars)已經開打。不過,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及資深投資者林一鳴均不同意「逆向貨幣戰」的說法,認為各國並非希望「開戰」,而是希望壓抑當地的通脹。

環球緊縮 經濟風險大

綜合媒體報道,美國聯儲局啟動加息周期,帶動美滙指數攀升至20年來高位,令美元購買力增強,進口產品變得便宜,以抑制國內物價。強美元亦對其他國家貨幣造成衝擊,除了加劇當地通脹外,更會推高以美元計價的債務成本。更重要的是,這場逆向貨幣戰反映全球央行將加快進入緊縮周期,以遏制通脹,惟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也相當大。

高盛分析,大型經濟體平均需要額外加息0.1個百分點,才能抵銷貨幣貶值1%的壓力。根據彭博早前編製的模型顯示,如果美元貿易加權滙率指數在今年第二季升10%,則美國今年第三、四季通脹率將降低0.4個百分點;而歐元如果升值10%,歐元區通脹率降幅將更大。

不過,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曾表示,歐元區經濟復蘇程度遜於美國,受俄烏戰爭和相關制裁影響亦更大,因此在收緊貨幣政策方面將落後於聯儲局。英倫銀行近日亦連續4次宣佈加息,將基準利率上調至1厘,為2009年2月以來新高;惟該行警告英國未來可能面臨雙位數的通脹升幅、長時期的經濟停滯,甚至經濟衰退。

至於一向不希望瑞士法郎升值太多的瑞士央行,近日亦承認強勢的法郎有助於遏制通脹。

強美元對新興國家的衝擊更大。為避免重演1980年代的債務危機,智利、巴西及印度等國,早在美國之前就已經宣佈加息。據惠譽估計,新興市場以外幣計價的政府債務佔GDP比例,從2013年的18%增至去年底的31%,因此美國加快收水,勢將牽動新興市場的貨幣政策。

麥萃才:貨幣戰說法僅「搶眼球」

對於「逆向貨幣戰」的說法,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經濟學上沒有所謂的「貨幣戰」,認為一些人或機構用貨幣戰去形容國家之間貨幣政策的改變,是為了吸引人眼球。「睇番每一個國家,都會為自己本國利益着想,政策或多或少以自己利益為目標,但出嚟嘅結果影響到其他國家利益,如果將呢種行為講成戰爭層面,就要好小心定義」。

他解釋,每個國家增加利率有一定目標,在傳統經濟來說,通脹高企時,國家會調高利率,以壓抑通脹,「調高利率嘅結果令貨幣供應減少,目標針對調控國內經濟,只不過利率上升後影響其他國家貨幣滙率,繼而影響到其他國家經濟」。

他又指,若分清出發點,國家調高利率是為了損害其他國家,抑或只是想控制國內經濟情況,「如果明白呢點,我唔會用戰爭呢個詞語,原因係好搶眼球,但就有誤導性。」以美國為例,美國加息就是為了壓抑國內通脹,但由於美元是世界主要貨幣,故美國加息會令其他國家因美元轉強而經濟受損。

近期受影響的國家如斯里蘭卡或黎巴嫰,則由於國家大量外債,當用盡外滙儲備時,難以進口能源、食品等方面,令市民生活困難。

至於為何中國和日本不加息,麥萃才解釋主要因為兩國經濟與美國不同步。他指出美國最新通脹率約8.3%,加息壓抑經濟活動是合理。至於中國通脹率約2.1%,「同日本類似,通脹都係溫和,如果加息的話,再加上疫情關係,兩國經濟就會更加唔理想」。

林一鳴:歐洲經濟影響最大

資深投資者林一鳴同樣不太同意「逆向貨幣戰」的說法,「而家算唔算貨幣戰?美金不停升值,唔係為出口,最緊要多啲貨品返美國生產,等國內經濟好啲。」他指美國加息原因是高通脹率,未來幾個月甚至高達8%至10%水平,「無一個國家鍾意自己通脹率咁高,加息之前日子,美國過份放水、印銀紙,長期低息導致市場資金氾濫。美國唔係想推冧貨幣,而係想透過加息收水。」

所以他認為現時情況不屬於「貨幣戰」,又指「而家絕大部份國家唔係發動戰爭,只係希望壓抑番通脹。」

在英國、歐洲跟隨美國加息的情況下,林一鳴相信對歐洲經濟影響最大,「歐洲、英國係慘嘅,受住油價高及俄烏戰爭影響,加上場戰爭唔知幾時打完,而英國同歐洲經濟又冇美國咁好,又冇美國嗰張關稅王牌」,他相信歐洲及英國在今年第二季經濟有機會衰退,增長或出現負數。

密切留意BossMind動向!立即CLS

FB Instagram Youtube

Powered by Merc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