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觀點:政策竊國,就是這麼一回事

日前被起訴的立法委員中,有一位日前到了南向政策的國家,由人力仲介業者引薦,面見了該國總統級的政要,但此事,我國外交部及當地駐外單位並不知情。

立委為何需要跳過可以給予高規格招待的外交部,找個人力仲介集團擔任進入新南向的跳板呢?以下此事或許可略見一、二。民國70年代,尚屬荒涼的南部某鄉鎮山區出現一條四線道大馬路,氣勢直逼省道。此路當時在南部政壇鬧得沸沸揚揚,乃因明眼人均知,都市重劃區設定的道路預定路線,兩旁土地即刻上漲雙位數。誰有辦法讓政府在他家的土地上劃馬路,一支紅筆劃下去就可以吃三代,這是完全合法的暴利。

弄懂了劃馬路,就懂得新南向的眉角。2016年6月,我國外勞總人數約60萬,不過2年4個月的時間,2018年10月就突破了70萬。此期間台灣勞動者可支配的實質薪資倒退,而可以具備讓本國人薪資停滯功能的大量外籍移工卻多了10萬人。依照外勞網的統計,除了勞委會的公開訂價,每一個來台的外勞,必須先付一筆新台幣10-20萬給仲介公司,按各國不一;另外每個月還要再支付新台幣1500~1800元仲介費,一年就是約2萬。換言之,一個外籍移工若來台4年,仲介公司平均至少約可收取25萬台幣,2年多10萬個外籍移工名額,人力仲介公司總所得就是,250億台幣。抽一成,就是25億元。

做為立法委員,「依產業需要」要求政府部門增加外勞名額,尤其今年4月起,可聘僱外籍移工的政府公共工程標案,從工程費新台幣100億銳降為10億;近期再進一步放寬到只要1億元以上、工期1年半以上的公共工程,均可聘僱外籍移工,預計又可再增加2,000個名額,仲介公司又是5億新台幣進帳。立法委員讓政府依「權限」增加外籍移工名額,就跟當年劃馬路發展地方建設一樣看似天經地義,是「臺灣第一」,是根留台灣,是擴大國內廠商發展,促使台商回流,理應獲得台灣人民的感謝。至於身為立委,為何如此熱衷此道,穿梭於東南亞國家,還讓人力仲介業者帶路,看熱鬧的看熱鬧,看得出門道的,就會知道為何這些立法委員之所以無所不用其極一定要當選。

2005年的高雄泰勞事件,讓我國蒙上了壓欺外籍勞工的惡名。而外籍移工盤踞公共工程、大小工廠,是剝奪了原住民及基層民眾的大量工作機會,且讓基層薪資停滯的主要因素之一。以藍領工作無人從事為由大量進口外籍移工,其實是不成理由的理由;難道若是無人願意擔任志願役軍人,我國也要進口外籍傭兵?原來,一個政策,其背後的商機,非一般市井小民所能窺探,在上者政策竊國,原來不過就是這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