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道協會教練:Parkour 非玩命 講求精準自律 「練習目標係保護自己」

香港飛躍道協會教練盧振宗鑽研Parkour近20年,他說這門運動追求準確度,不多不少去到目的地。
香港飛躍道協會教練盧振宗鑽研Parkour近20年,他說這門運動追求準確度,不多不少去到目的地。

【Yahoo 新聞報道】一名 17 歲少年 7 月疑在天台玩「飛躍道」(Parkour)發生意外,墮樓身亡,震動香港Parkour界。香港飛躍道協會教練盧振宗表示,事件令Parkour的年輕愛好者情緒低落,一眾同好擬9月舉辦聚會,共同渡過哀傷。大眾對Parkour印象往往來自網上點擊率最高的驚險片段,盧振宗強調這些片段並不反映這門運動的實況,更不認同Parkour是「玩命」;Parkour的精粹並非追求高難度動作,而是精確度(precision),背後靠反覆練習、鍛練體能以及自律,令身體更靈活敏捷,「練習目標係保護自己」。

攝影記者:HLKP

盧振宗今年30歲,2003年接觸Parkour,2011年成為教練。他說本地Parkour的愛好者約40至50人,來自不同職業和背景,例如消防員、測量師、脊醫、從事人力資源等,已知最大年齡的愛好者今年已經42歲。

盧振宗分享,本港Parkour圈子成員有不同背景和職業,最大年齡愛好者是一位42歲的脊醫。
盧振宗分享,本港Parkour圈子成員有不同背景和職業,最大年齡愛好者是一位42歲的脊醫。

盧振宗續稱,這項運動的圈子小,17歲楊姓少年的不幸事件震動本地Parkour圈子。他指大家都很惋惜,與少年較親密的年輕一輩更是情緒低落,一些同好除了出席葬禮致意,擬9月舉辦聚會,「我預計識佢或者close啲都會出嚟聚吓,始終大家情緒未回復得好好,大家都需要支持和陪伴。」

盧振宗說,公眾對Parkour認知往往來自網上最刺激、最驚險的短片,但從教練角度出發,Parkour是一門移動的技藝(Art of displacement),參加者對自身能力須有充份認知,仔細觀察所處的空間和障礙物,透過反覆練習掌控身體動作,亦要平衡內心的恐懼,不被心理因素影響技術發揮。

公眾對Parkour的印象是高危的極限運動,但實際多在公園、休憩處等地練習。
公眾對Parkour的印象是高危的極限運動,但實際多在公園、休憩處等地練習。

鍛練體能「令到自己唔傷」

他解釋,每練習一套動作,起碼連續三次達到技術要求,才算有基本把握,「我哋練習目標係保護自己,令到自己唔傷,所以先會練咁多體能。」他常常勸誡學生不應追求「好爆」的動作,而是在能力範圍內完全掌控有關動作,務求輕巧、準確到達目的地才是重要。「好準確去到要去嘅地方,係呢個運動特色,我哋唔想多咗,亦唔想少咗。」愛好者常在公園及休憩處等練習。

Parkour注重掌控身體動作的精確度,例如盧振宗從平地躍起,前腳掌精準落在樓梯級。
Parkour注重掌控身體動作的精確度,例如盧振宗從平地躍起,前腳掌精準落在樓梯級。
Parkour注重掌控身體動作的精確度,例如盧振宗從平地躍起,前腳掌精準落在樓梯級。
Parkour注重掌控身體動作的精確度,例如盧振宗從平地躍起,前腳掌精準落在樓梯級。

練習Parkour應有同行者照料,亦要仔細檢查障礙物的狀況。盧說,教練一般擔任照料(spotting)的角色,在動作失敗時在旁提供支援,避免發生最壞情況。他本身學習Parkour近20年,極少在天台玩Parkour,試過一次擔任電影演員替身,要在天台翻越障礙物,寧願降低動作難度,「我個動作都係downgrade啲,做啲易做、穩陣嘅動作。」

教練會否制止學員去天台玩Parkour嗎?盧振宗沉思十多秒後答,「我哋會話你無呢個必要去做,Parkour無必要咁樣去練。」

對於網民批評Parkour是「玩命」,盧振宗不認同,他覺得練習Parkour後身體更靈活敏捷,遇上危急關頭可以作出反應,關鍵是每個人如何運用Parkour技巧,「Parkour最特別之處係,你拎到呢啲基本技能後,你點樣發展落去,睇你處世、際遇,有啲人遇到電影師傅搵佢做替身,有好多唔同發展方向。」

由A點跳去B點前,盧振宗會仔細檢查障礙物的情況,例如了解摩擦力、回彈力度,評估動作失敗如何補救。
由A點跳去B點前,盧振宗會仔細檢查障礙物的情況,例如了解摩擦力、回彈力度,評估動作失敗如何補救。

Parkour注重To be and to last

他補充,現時學習Parkour的人年齡層很闊,不是每個人追求高難度動作,有8歲小童學習攀爬技巧;有中年人希望令身體變得更靈活和協調;有父母與小孩學習踩滑板時,發現跌倒時不懂得保護身體,希望學習Parkour滾地和卸力技巧。盧振宗認為掌握這些技巧就有備無患,就像出街帶傘,可能在某個時刻發揮作用。

他強調,Parkour很注重To be and to last(存在和持續),鍛練沒有年齡限制,就算30歲、40歲仍可保持技術,「好似一個武術咁樣,所以我哋叫飛躍道,(講求)係一個自我紀律。」

盧振宗說,學習Parkour的人來自不同階層和職業,有人想改善身體靈活度,有人想學習卸力的技巧。
盧振宗說,學習Parkour的人來自不同階層和職業,有人想改善身體靈活度,有人想學習卸力的技巧。